原文标题:坚持需要勇气,放弃需要智慧
昨天我们讲到了第二个故事,关于一个危地马拉的画家濒临绝望的状态。
画家绝食多日,整天坐在窗前打量巴黎,在沉默中等待死亡。尽管大家认为他活不过下一个冬天了,但他的固执坚守却给了拉克鲁瓦莫大的鼓舞。
拉克鲁瓦从画家身上感到了令人振奋的力量,却被费尔韦尔“泼冷水”,他向拉克鲁瓦讲述了一个鞋匠的悲剧。
这又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走进今天的共读。
费尔韦尔给“我”我讲了一个关于鞋匠和“英雄岭”的故事。
鞋匠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臣民,他最早是在异地卖鞋子,后来发展到在维也纳生产鞋子,然后把鞋子卖给维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等地的贵人们,以此积累了很多财富。
这个维也纳鞋匠制造的鞋子质量好,又舒服,得到了全体顾客的褒奖。在他的顾客群中,就有奥匈帝国的皇帝本人。
为了一个念头,鞋匠动用了他在皇室、军官以及政客圈子里的全部交情和人脉,终于得到了皇帝的接见。
鞋匠十分激动,他深吸了一口气,挥舞着双手,向他的君主阐述了自己的念头。
这个念头,就是“英雄岭”。
英雄岭是位于欧洲中部某处的一座山丘,山坡上有栎树和落叶松,山巅则布满了茂密的灌木丛。
这座山峰令人赏心悦目,它躺在那里,仿佛在通告人类,它是另一个世界的一部分,是心灵的居所、灵魂的栖息地、感官的愉悦之源。
不巧的是,这座山丘是有主人的,它属于H伯爵。H伯爵是那一带的大庄园主,但鞋匠已经和他交谈过了,鞋匠斥巨资买下了这座山丘,两人达成了共识。
鞋匠打算把英雄岭作为“帝国英雄纪念碑”捐献出来,不仅为过去和当今的英雄们立碑,也包括那些未来的英雄们。
换句话说,这座山丘将以墓地和博物馆的形式运作。为每一位英雄树立雕像,并把祖国的英雄们埋葬于此,让他们永远安息在这座山丘上。
那么,鞋匠做这件事,是想要从皇帝那里得到些什么呢?
鞋匠告诉皇帝,首先,他希望得到皇帝的许可和批准,允许他做这件事;
其次,他希望得到国库的现金支持。
因为尽管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支付了绝大部分的费用,但单靠他一个人,终究是无法承担全部支出的。
最后,鞋匠阐述了英雄岭所能带来的道德效益,他提到了旧日的高尚品德,提到人类活动的退步,以及最新的思想潮流……
当他停止演讲的时候,皇帝已经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了鞋匠的双手,反复点了好几次头表示肯定,还大声喊着:“太好了,太棒了,妙极了!”
鞋匠说完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离开了宫殿,他一边走,一边激动地摩拳擦掌。
没过几天,英雄岭就换了主人。
鞋匠性子急,还没有等到任何信号,就开始发号施令,指挥工人奔赴英雄岭了。他本人亲自监工,开始了最初的工程建设。
他搬到了英雄岭附近镇子上的一家客栈里居住,尽管生活不便,他也毫不在乎,全身心投入到大工程中去。
他不顾山里刮着的大风,不顾淹没这片地区的大雨,不顾毫不留情持续推进的风暴,热情地在烂泥地里干着活儿。
他每天都很累,疲惫不堪地躺在床上,有时连衣服都没有力气脱掉。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执着的梦想中去,越过噩梦前进。英雄岭在那里等待着他,宁静,暗沉而又庄严。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天气时好时坏,鞋匠大把大把地消耗着自己的财产,而皇帝呢?除了在当天哭了一场,喝了几声彩以外,再也没有说过些什么。
没有投资,工程将无法继续,但鞋匠早就动工了,根本无法半途停下来。他徒劳无功地奔走,把时间都消耗在了英雄岭。
而在维也纳皇宫和贵族们的客厅里,鞋匠的名字和他的雄心壮志,却成了一个笑话。
开始,人们嘲笑他心比天高,没过多久,他就被遗忘了,人们不再谈论他,甚至连他的长相也忘记了。
后来,混乱的年代来临了,作家们呼唤着他们的缪斯,皇帝死了,一场战争到来后,帝国灭亡了。
没有人会再记起这个鞋匠。
祸不单行,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到来,鞋店的生意也支撑不下去了,先是换了主人,没多久便倒闭了。
接下来的几年,谋杀和迫害开始了,另一场战争爆发了,直到有一天,山谷里出现了苏联坦克。
指挥着坦克军团的上校,用望远镜看到了英雄岭。他开过去,从坦克上跳下来,脱口而出问了一句:“这是什么怪物啊!”
其他坦克车里的俄国人也跳了出来,他们问当地的农夫那是什么。
农夫回答:“那是一片墓地,一片原本计划把全世界的英雄都埋葬于此的墓地。”
上校和他的士兵们撬开了三把锈迹斑斑的挂锁,走进了英雄岭。但他们没有看到英雄的雕像,也没有看到坟墓,除了满目疮痍,什么都没有。
最后,他们在山丘最高处发现了一个像保险箱一样的地下室,门被封上了。
他们把门打开,在地下室内部,他们发现了鞋匠的尸体。死之前,他好像还在大笑着。
说到这里,费尔韦尔问“我”:“你懂了吗?你懂了吗?”
那一刻,“我”仿佛又一次看到了“我”的父亲,看到了他对我所作的决定表达出坚决的否定。
费尔韦尔告诉“我”,他对维也纳鞋匠的故事感到悲伤。
是啊,本该由国家去做的事情,结果却由一位鞋匠来做,他用尽全力守护这个世界岌岌可危的文明和道德,结果却死在了无法竣工的梦想里。
费尔韦尔说,或许有一天,美洲将会改变,智利将会改变,但他看不到这一切了。
“我”回答:“费尔韦尔,你还有好多年可以活呢。”
费尔韦尔却说:“生命有什么用处?书籍又有什么用处,仅仅是些影子罢了。”
“我”告诉他:“想想那些盲人,失明者跌跌撞撞,他们徒劳无功地努力尝试,他们碰撞、失误、磕磕绊绊、一次又一次摔倒,他们普遍痛苦,但他们从未放弃追逐光明。”
安慰费尔韦尔:“我倒是很清楚地看到了未来,在那个未来,您就在那里,活得长长久久,被大家喜爱和敬重。”
同时,“我”也想到了“我”的命运,想到了“我”想写的文学评论和诗歌,想到了“我”的索尔德罗,一份光明职业的开始。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容易的,最终连祈祷都会使人感到厌倦。
但还是有一代一代的人,前仆后继地往前冲,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去追逐暗夜尽头的那一点希望和光明。
今天的共读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了解到鞋匠和英雄岭的悲伤故事,同时也对人类的勇气心生敬佩。
明天,我们将走进接下来的故事:在空虚和厌倦中,“我”写着那些恶劣的诗。动荡时期,“我”离开智利,去欧洲考察,“我”看到了什么?又做了哪些事呢?
尘埃落定后,“我”回到智利,面对独裁政权,决定放逐自我,表示“上帝爱怎样就怎样吧”。
后来,聂鲁达死了,军政府上台了,“我”接受了一项秘密任务。这项秘密任务是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好奇,共同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领读人:三尺晴,一个阳光明媚默默码字的奇女子
本周我们共读的是: 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作品《智利之夜》。 📖
这是一个关于鞋匠和英雄岭的故事,鞋匠为了自己的念头,将大半辈子都投入到了工程中。你是否也有自己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呢?
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吧~
精彩点评:
1,解读:波拉尼奥《智利之夜》第四章,费尔韦尔给“我”讲述了一个鞋匠的悲剧;功成名就的鞋匠被奥匈帝国的皇帝接见,提出捐款修建帝国“英雄岭”并請皇帝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英雄们立碑;之后鞋匠投入巨资和全部的精力,而皇帝和他的部下很快就忘了他,到皇帝死后,恶劣的战争到来,为了守护这个世界岌芨可危的文明和道德,结果鞋匠却死在了无法竣工的梦想里;本该由国家去做的事情,结果由一位鞋匠来做;费尔韦尔说:“生命有什么用?”“我”告诉他,仅管他们徒劳无功地努力,但还是有一代一代人的前赴后继地往前冲,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去追逐暗夜里的那一点希望与光明。
2,昨天的故事是“我”从画家身上感到了令人振奋的力量,却被批评家费尔韦尔“泼冷水”,他向我讲述了一个鞋匠的悲剧:
鞋匠功成名就,求见皇帝,提出要出钱为英雄们立碑。皇帝很感动,答应了,鞋匠付出了全部时间、金钱,然而他很快就被所有人忘记了……
是啊,本该由国家去做的事情,结果却由一位鞋匠来做,他用尽全力守护这个世界岌岌可危的文明和道德,结果却死在了无法竣工的梦想里。
但还是有一代一代的人,前仆后继地往前冲,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去追逐暗夜尽头的那一点希望和光明。
当战争来临,纪念碑建好了吗?鞋匠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3,今天的共读,讲的是费尔韦尔给“我”我讲了一个关于鞋匠和“英雄岭”的故事。
鞋匠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臣民,他靠勤奋积累了很多财富。他有一个念想,就是打算把英雄岭作为“帝国英雄纪念碑”捐献出来,不仅为过去和当今的英雄们立碑,也包括那些未来的英雄们。他斥巨资买下了那座山,他想得到皇帝的肯定和资金支持的想法,得到皇帝喝彩。
日复一日,鞋匠为梦想殚精竭虑,精力、财力消耗殆尽,皇帝再也没做什么。而鞋匠的做法,倒成了皇亲贵族口中的笑柄。很快他便被人们遗忘。
建“英雄岭”,这件本该由国家去做的事情,却由一位鞋匠来做,他用尽全力守护这个世界岌岌可危的文明和道德,结果却死在了无法竣工的梦想里。费尔韦尔说:“生命有什么用处?书籍又有什么用处,仅仅是些影子罢了。”
“我”告诉他:“想想那些盲人,……他们普遍痛苦,但他们从未放弃追逐光明。”
总有人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追逐暗夜尽头的希望和光明,前仆后继地往前冲。
鞋匠和英雄岭的悲伤故事,让我们对人类的勇气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