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明月窥人
作者|张智辉
教师节巧遇中秋节,本万般诗意的月圆,又多了一份情愫,今年如是。
央视中秋晚会传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深情朗诵,这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诗中之诗,孤篇横绝全唐。客厅笼罩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另一端老人正在摆供祭祀,口中念念有词“西瓜月饼来敬天”。
一轮明月,万种诗情。最是明月起相思。
朋友圈里”快闪” 一样的中秋祝福迎接不暇,忽然一帧书法作品跃入眼帘,眼前一亮,继而心中一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内容亦俗亦雅,俗的是这句穿越千年的宋词,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样,妇孺皆知。雅的是她无与伦比,无可替代,如皇冠上的明珠,无论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的意境,还是“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园”,“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的缠绵,抑或是“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的万户同欢、天下普照情怀,都浓缩或服膺在这“共婵娟”的众生普渡、悲天悯人中。
再品书法,只见铁画银钩,仙露明珠,结体严谨,笔无虚下,方圆兼备,含蓄内敛,我试图用一个词来描述其风格,“劲健”“飘逸”“洗炼”,抑或“冲淡”“典雅”“高古”?是又不是,不是又是。“犹之惠风,荏苒在意”“窈窕深谷,时见美人”“如月之曙,如气之秋”或许可相容其书风之大概。作品落款是“张成方”,我高中时代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作品的引首章是“寄情”,寄情于明月,寄情于翰墨,应是这个中秋之夜老师所要表达的一番心思吧。
看着老师的名字,汩汩暖流如泉水涌动。转眼已过三十多个春秋,他那时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有着从军经历的他,怀着铁肩道义的热情,以其满腹才华带领我们这个文科班,首创军营化管理,开学先军训,床要净、被要齐、心要静。写作先采风,街上找错字,书法进课堂。本来枯燥乏味的语文、写作成了全年级的热门课。
春风秋雨,润物无声。一批批同学成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秀才、骨干、中坚。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需堂前更种花。”
从情与“礼”上讲,应该尊他为“先生”,事天、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荀子所言礼之“三本也”,岂能怠慢!
先生博学多才,宅心仁厚,君子风范。打开他的朋友圈,如览个展,“择善固执”“博观约取” “大成若缺”,件件精品。可谓字如其人,文如其人。
忽有故人心头过,回首山河已是秋。
那些多年未谋面的老师,愿借清风朗月寄我玉壶冰心。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的咏怀或许因应了我此时的情思。
在翻云覆雨的思绪中,一阵清风掠过,推窗眺望。
一弯中秋之月,如婀娜多姿的舞者穿行在五彩斑斓的云影里。
想起了李白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月上可是奔月的嫦娥么?仍旧留恋这似锦的繁华,碧海晴天夜夜心。
渐渐地——“半个月亮爬上来“,如王洛宾的歌”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心有灵犀,一脉相承。早在九百多年前,写下“共婵娟“的苏子,便以其妙拟神仙的文采描述了这一场景。
令人叫绝的是,具有“玉兔、玉轮、望舒”等一百多种雅称的月亮长了一双眼睛。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这首《洞仙歌》前两句是苏子对花蕊夫人的回忆,接下来用水、风、香、月等场景营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超凡意境。
“一点明月窥人“,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天生丽质,何惧残妆,“钗横鬓乱”,以此反衬夫人姿质的美艳夺人。
世人望月月依旧,明月窥人人可知?
天童山中的诗人易顺鼎中秋月夜独坐写下脍炙人口的一字诗“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天上唯一月,山中唯一人。“
“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参禅悟道的苏子,早已将天地人世间万物合为一体,人望月、月窥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天、地、君、亲、师“五伦”齐聚在这样一个百年不遇的中秋之夜。
清风明月无价,近山远水有情。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看见的看不见的,瞬间的永恒的,青草长啊大雪飘扬!”
凤凰传奇的歌声似乎可以找到你我共同寻觅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