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读红楼梦
文|湘中布衣
《红楼梦》,一部由最天才的文学家用最伟大古老的文字堆积成的最伟大美幻的鸿篇巨著,是中国文化集大成者,汉语文字最精奥的运笔与诠释。伟人毛泽东说:中国在世界上四点值得骄傲的地方,一是地大物博,二是人口众多,三是历史悠久,四是文学上有一部《红楼梦》。著名的现代女作家张爱玲认为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
《红楼梦》的内涵广博而又深厚,充满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读来却又是通之于人众的小说形式,老少皆可阅,妇孺尽有知。
可是,就是这样一部把汉语文字发挥到极致的、无与伦比的《红楼梦》,自诞生以来有谁能真正读懂呢?
一直就纷纷攘攘,众辩不一。由此红学界形成了诸多的流派,比如点评派、索隐派、题咏派、考证派等等,同一流派中也是各有微词,意见难合。为解读《红楼梦》,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俞平伯、林语堂、周汝昌、刘心武、白先勇等等学术大师们也都著书立说,更有人毕尽一生精力致力于红学研析,可也是各持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谁也没有百分百的底气说自己就是权威。
就像曹雪芹设定的神话中的渺渺大士茫茫真人一样,他们在仙境有清奇的法相,在人间却是丑陋的俗身。《红楼梦》中的故事、人物肯定也有所隐有所指有所喻。
于是后人也解读出了各种各样的版本,有反清复明说,有纳兰性德家事说,有作者自传说……近来更看到一种十二皇子说。
有叫“瑞华老师”的分析解密后著书《通解红楼梦》,指出照应十二钗的并不是什么美女,而是康熙的比较年长的十二皇子,如此等等,真是云里雾里,令脑壳生疼。
作一奇想:如果把红学家们汇聚一堂来场“某某论梦”大会,当然出现由辩论到指责甚至谩骂,由推搡到扭打甚至撕咬……那混乱的场面失控的情景,呵呵……曹公也绝不会想到。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只因读者的眼光而种种。
很赞同一种提法,叫“文本细读”。不需要借助文本之外的东西来解读,就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和理解去品味去享用,沁浸在曹雪芹这样一位奇才绝才的天仙宝镜、万花筒的百科全书里。
厚厚的一部《红楼梦》,史诗级巨著,行文的天合之作,通篇几十万字没有一处废文缀笔,字字血泪哭成的书,谁懂之解之?其实作者也早有预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还好,幸有一脂砚斋,这足已心慰了。
湘中一布衣,也喜读《红楼梦》若许若许年,真的并不知其所以然。
所爱所之好,莫受纷搅扰。雅俗皆赏心,也附其中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