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读人
文|南山一叶
说来惭愧,本人生平读书甚少。但是,有时偶得好书或发现灵魂相向的作者,则甚欢喜,再读三读,读而不厌,获益匪浅。
我不善读百科全书,因为我无博览群书之才,故得宠于一家,绝不泛览。
书为药,善读可以医愚。
记得培根有一句名言,“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所以,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又所以,与人交往,实际上是在读人。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不同角色的演员,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这本书充满悬念,不可以太过轻信某一个章节的叙述;只有看完这本书也许才能略知端倪。
高层次的人和低层次的人的不同,主要是精神需求的不同。低层次的人没有精神需求,或者说是低级的精神需求,亦或感观上的需求。
如果一个人没有办法帮助另一个人突破他的认知局限,就不必和他争论超出他认知范围的事物了。
人最大的幸运不是捡到钱,而是某一天我遇到了一个人,他打破了我原有的思维,提高了我的认知,提升了我的境界,把我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使我的认知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我人生的贵人。
一个人三观的形成,离不开他的成长经历、所处的环境、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井中之蛙,无法想像海洋的波澜壮阔;笼中之鸟,无法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三观不同,不必争辩,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人可能不认识人,但灵魂认识灵魂。灵魂相似的人,感受得到彼此内心不为人知的那种优雅,懂得你的言外之意,理解你的山水情怀,欣赏你的与众不同。
遇人千千万,灵魂相似最难得,可遇而不可求。
灵魂可以相依的人,才能一路同行,走过山高水长;灵魂相依的人,频率相同,无言也懂;落魄时朝你伸出双手的人,才是真正的灵魂相依。
烧香的未必是善人,挽手的未必是恋人,乞讨的未必是穷人,炫富的未必是富人。
比你强的人往往不会嘲笑你,比你弱的人才会嘲笑你,目的是把你变得和他一样低俗。
你嫉妒的那个人,肯定有你身上没有的优点,或者说能力。
有的人,在你风光亮丽的时候围着你转;当你落寂的时候悄声若迹,无影无踪。你读他时,要理解他的初衷,是因为某种需要,也是因为你太过轻信。
有的人,你对他一往情深,他对你花言巧语。这种人你不可以怪他,因为是你的傻成就了他的虚伪。
虚伪的人是没有真朋友的。
有的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有的人无情无义,卸磨杀驴,就如那农夫和蛇的故事,甚至反咬一口。这不是你的善良有错,而是你的善良用错了人。
有的人,衣冠楚楚,外表华丽,内心空虚,充满愚昧与无知。你读他时不可以鄙视他,因为他不知道服装只是皮囊,把货币的标志当成了自已的资本,而人的知识,品德和修养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包装其外,更需兼修其内。
有的人,你辉煌,我陪你君临天下;你落魄,我助你东山再起,不离不弃,相伴人间,不问沉浮。
读人,其实也是读自己。读世间真善美,也读假恶丑;读光鲜亮丽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读微笑背后的狡诈,也读默默无闻的真诚。
读书是一种最廉价的阅历,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读人,比读用文字写成的书更难。读书,需要思考;读人,更需要感悟。
书有很多种,朋友也有三、六、九等。有的书教我们如何生活,有的书教我们如何做人,有的书读后让人恍然大悟,有的书读后终生受益。而读人需要更多的经历,还需要大度、包容,理解和鉴别。恕我愚钝,至今依然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一本书是一个朋友,一个朋友更是一本好书。
读书可以明志;读人是为了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