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英国小说家毛姆的经典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书中塑造了一个一心追求艺术的怪才——思特里克兰德,这是个有着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他最后取得的成就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毕竟是一部小说,人物形象必定有虚构的成分,但站在女人的角度,我对小说中这位具有独创精神的天才艺术家,却没有多少好感。
思特里克兰德是个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的人。
他原本是英国一个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有固定的职业和地位,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有漂亮的妻子和一双可爱的儿女。在他40岁的时候,他突然痴迷上了绘画,拿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必须得画画,我控制不了我自己,当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的好,还是游的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从水里出来,否则的话,他就得被淹死。”
于是他毫无征兆的毅然离开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只给妻子留下了一封简短的信,到巴黎租了一间简陋肮脏的小屋,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
一个为人夫、为人父的家庭“顶梁柱”,竟然对家庭对孩子没有一点责任感,不顾一切的离家出走。他一走了之,倒是干脆利落,但不去考虑妻子要面对社会上的人怎样的目光,儿女们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前途。
据说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观念不同,儿女只要到了18岁就必须自立,不能再依赖父母。不像中国的父母,无论到任何时候,都把孩子放在首位,但主人公在出走的时候,他的子女并未长大成人。
思特里克兰德第一次的离家出走,还可以让人容忍,因为毕竟他的妻子阿美虽然虚荣,但性格非常坚强,把她所遭受的痛苦都隐藏起来,不向任何人倾诉,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养大一双儿女。但思特里克兰德在对待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的行为,更让人感觉到了他的冷酷无情和不能容忍。
思特里克兰德在绘画上的第一个崇拜者叫施特略夫,是个心地善良,却得不到别人尊敬的滑稽小人物。在思特里克兰德贫病交加快要死去的时候,施特略夫苦苦恳求妻子布朗什收留他,妻子无奈之下,只好同意。
但要命的事,在长时间的相处中,勃朗什与思特里克兰德竟无可救药地相爱了,这种夺人之妻的行为,本来已罪大恶极,但他丝毫不感到内疚,而且还理直气壮的把斯特洛夫的画室也占为己有。
勃朗什视他为自己生活的全部,甚至因和他发生争吵后喝草酸自杀,而他却轻描淡写的说,他想得到勃朗什,只是因为正想画一幅裸体画,完成了这个画作之后,对她就再也没有兴趣了。
对一个为他付出生命代价的人,他是如此评价的:“勃朗什之所以自杀,不是因为我离开了他,而是因为她愚蠢,因为她的心理缺乏平衡。”“她实在是个微不足道的角色。”
贫困潦倒的思特里克兰的最后流落到塔希提岛上,与一个年仅17岁,深明事理的土著女孩爱塔结了婚。善良的爱塔心甘情愿的为他操劳奔波,像一个忠实的奴隶一样陪伴着他。爱塔在塔拉窝河边上有一块地产,收获的椰子可以供他们两个人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样可以使他更加专注于他的绘画。
除了绘画他没有想到让身边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的两个孩子死去了一个,在他得麻风病死后,爱塔带着他们的另一个孩子去了亲戚家。
即使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的一幅奇异精美的壁画,临死前他还要求爱塔把它们全部烧毁。
“他已经实现了他所追求的东西,可以死而无憾了。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自己创造了世界多么美好,临了,在骄傲和蔑视中间,他又将它毁掉了。”
他这种追求崇高艺术的境界的确令人佩服,他非凡的意志力也使常人望尘莫及。但一个人难道仅仅就是实现了自身所追求的东西就死而无憾了吗?他难道就没有想到年轻的爱塔为她的付出吗?难道就没有考虑到对未成年孩子的责任吗?
有人说“不想平庸,就要发疯”,小说中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为了追求他心目中的“月亮”,不惜以牺牲身边的人为代价,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懂感恩,没有责任感,在我们这些平常人看来,与其成为这样的“天才”,还不如做一个平庸的人!
这可能也是世上很多人,只能成为“平凡人”的缘故吧,因为我们往往做不到,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在乎生死,“追求远远超出肉体束缚的伟大的目标”,也忍受不了那种超乎寻常的磨难。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人如果连最起码的物质生活都无法保证,哪里有心情去追求精神生活?主人公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心地善良的施特略夫,使他不至于病死饿死在出租屋,又遇到了甘愿为之付出一切而不求回报的爱塔,使他最终实现了追求艺术的梦想。
作为平凡的我们,很难做到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既想拥有“六便士”,还想追求有“月亮”的美好生活。“六便士”是维护一个人正常生存的物质条件,“月亮”是我们所说的“诗和远方”,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怀揣“六便士”,然后再去仰望和追求心目中的“月亮”呢?
与“六便士”相比,月亮更迷人,更美好,但没有“六便士”买来的面包,饿着肚子,哪有力气去欣赏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