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左手
作者:[美]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陶雪蕾
原作名: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你因为我而流亡——我则是因为你们而流亡。
一直以来,我最爱的是两种故事:“陌生人来到宁静的村庄”和“一个人踏上陌生旅途”。通常情况下,两种故事并不会出现在同一本书或游戏里。但是,幸运的是,在《黑暗的左手》里面,我同时读到了这两种故事。所以,这是一个关于地球人踏上外星旅途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宁静但不太祥和的冬星第一次接纳地球人的故事。
01
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效果,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双重视角。换句话说,主角是两位,一位是被派来冬星完成结盟任务的人类联盟(爱库曼)特使金利.艾,而另一位则是冬星本地人——伊斯特拉凡。两个人之间的视角切换非常简单粗暴:通常叙述中,一章为金利.艾的视角,或是他的田野笔记,或是他的所见所闻;而下一章通常为伊斯特拉凡的日记。
在被安利这本书的时候,我听说作者具有人类学的背景,所以在她写故事的时候也难免会用上一些民族志的写法。这种写法,或许喜欢的人会很喜欢(比如我),不喜欢的人会觉得有些枯燥。因为田野笔记和民族志要求事无巨细,所以通常会有大量的环境描写,而且这些环境描写并不是为了烘托气氛或者借景抒情,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如实地记录下所看到的一切,以备日后研究。
于是,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艾的田野笔记,艾从各处搜集来的民间故事和传说,都以插叙的方式镶嵌在书中。与此同时,民族志在描述的时候也应尽可能不要掺杂作者本人的情感。所以,在这本书的插叙中,可以看到冬星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冬星版本的圣经(关于米西主的神迹),但是所有的描述极为客观冷静克制,罗朱故事的最终落脚点是部族势力的分析,而米西主的神迹故事则变成探讨远古冬星可能的科学发展的一点佐证。我很喜欢这种叙述的方式,虽然对于讲故事来说有些过于平铺直叙,客观冷静,但是它极大地增强了整个故事的真实感,“我们”不仅踏上了陌生的旅途,甚至在全方位地了解着这个星球,包括它的历史,它街头巷尾的传说,它的宗教,以及生活在这些“默会知识”中的人们。
02
这一次Challenge的要求是Biracial Protagonist,对我来说,两个种族的混血主角既可以被理解为地球上的,狭义的,种族;同时,在一个科幻故事当中,也可以被理解为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更为宽泛的,种族。事实上,金利.艾和伊斯特拉凡都不能完全称为我们所认识的人类。来自地球联盟的金利.艾会神交术,所以他所生活的社会里没有谎言;而生活在冬星的伊斯特拉凡和地球人在外貌上几乎没有区别,但是他们在平时是没有性别的,只有每月一次的克慕期时才会出现性别和性征,所以伊斯特拉凡既当过母亲,也当过父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位主角都可以说是人类与非人类的跨种族。
03
作为一个使用民族志写法来写作的故事,相比起科幻故事,我倒更想说它是一个思想实验。在哲学当中,也有许多实验是没法进行,或是因为伦理,或是因为太过苛刻极端的条件。而通常这种时候会选择思想实验,我们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思考一些哲学问题。勒古恩所创造的冬星,非常像是一个思想实验的场所。在冬星,借由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无性别的冬星人,探讨性别究竟影响了社会的哪些方面。
我们透过艾的视角进入冬星,观察冬星,勒古恩向我们展现了她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人类的善恶,虚伪与真诚,谎言背叛和诚信忠诚,性格上的柔弱坚强圆滑蠢钝,能力的大小,眼界的宽窄,社会制度的选择,等等,都和性别没有任何关系。无论是君主制的卡亥德,还是33人集团统治下的欧格瑞恩,在无性别的情况下,我们依旧见识了无数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政府机构和统治策略。而正如文中的艾,他在许多时候不由自主地会使用性别区分来观察冬星。换句话说,性别意识是如此根深蒂固,在对每一个陌生人,外星人,明知无性别的人,他的第一判断依旧是性别而非其他。
而另一方面,如果想要人类免去谎言背叛自私自利,勒古恩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神交术。特使在冬星两大强国的政治旋涡里屡屡碰壁就是因为他的社会里没有谎言,没有谎言似乎就无法玩政治。地球联盟因此平和得像一个无政府无国界的乌托邦。不过,作为思想实验,可以得出许多不同的结论,哲学的问题并不会有标准答案。我就不太相信神交术的威力。
大概因为神交术和“乌托邦”爱库曼,所以特使显得有些天真,而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仔细观察环境和访谈当地人又有些可爱的学究气。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伊斯特拉凡,一个能屈能伸,目光长远,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解决问题的人。我甚至觉得伊斯特拉凡的日记比特使的田野笔记做得好多了,极为详细,每天不落。
而本书的标题正是取自伊斯特拉凡每日念诵的祷词:
光明是黑暗的左手,黑暗是光明的右手。
生死归一,如同相拥而卧的克慕恋人,
如同紧握的双手,如同终点与旅程。
作|者|介|绍
厄休拉·勒古恩
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1929年10月21日 – 2018年1月22日),美国重要科幻、奇幻与女性主义与青少年儿童文学作家。著有小说20余部,以及诗集、散文集、游记、文学评论与多本童书。并与人合译老子《道德经》。所获文学奖与荣誉不计其数。她深受老子与人类学影响,作品常蕴含道家思想,写作手法流露民族志风格。
她的重要奇幻作品《地海传说》系列,一举奠定她在西方奇幻文学上的经典地位,此作品常与另两部西方奇幻经典-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与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相提并论。她最重要的科幻小说之一《黑暗的左手》,因其对两性问题的全新思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文学成就,被公认为“划时代的伟大作品”,同时获得了两项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和星云奖。她的另一部科幻小说《一无所有》重新界定了乌托邦小说的范畴和风格,同样荣获了雨果奖和星云奖两项世界大奖。
(摘自百度百科)
【Biracial Protagonist】
END
枯木逢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