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搭车客指南》读书笔记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英]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姚向辉

‘别慌。’这是今天别人对我说的最有帮助、最睿智的一句话了。

我想,没有比这本书更适合本条目了。

当我们准备开始一段旅行的时候,总是需要阅读一点攻略作为准备。

科幻与现实

虽说是科幻故事,虽然这本书距离现在不过40多年,但是书里提及的许多地方现在已经变为现实,我们已经生活在“未来”,或者说是科幻的世界。在4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银河系搭车客指南》,因为这本书我完全是在手机上读完的。

“这台装置不是别的,正是小熊星系出版业诸巨头推出过的最非同凡响的书籍——《银河系搭车客指南》。之所以要以微亚介子电子器件的方式出版此书,是因为若是用普通书籍印刷的话,星际搭车漫游者将不得不随身携带几幢大型建筑来容纳它,那可就太不方便了。”

事实上,相比《银河系搭车客指南》那种纷繁复杂,满是炫目按钮的操作方式来说,微信阅读真的简单很多。很多时候,我们设想的未来都向着复杂的方向,但事实上更接近人的本性的应当是简单的界面和愈发傻瓜的操作。

与此同时,我们现在还有幸享受外星科技的速度,比如在隧道中飞驰的,时速足有几百英里的交通工具。我们现在一般会把这种“在隧道中飞驰的”“时速可达320km/h”的交通工具叫做“和谐号”或是“复兴号”。

当然,关于触屏或是手势感应也逐渐习以为常。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已经完完全全普及了这些技术。

然而,在不到50年前,它们还只是科幻小说中属于银河系彼端的高精尖的外星科技。

是,银河帝国总统

其实,一开始读起来,这本书不大科幻,比较像《是,大臣》或者《是,首相》,充满了我们熟悉的英式讽刺,那种一本正经地面不改色地用长难句说着一听就想发笑的梗。是的,我满脑子都是Sir Humphrey。

本书的开头是关于钉子户亚瑟的故事,不过很快亚瑟的蜗居就被换为更大尺度上的“房子”——地球,来自外星的蛮横无理的强拆团队要拆掉我们亲爱的地球以便修路。有的时候,在缺乏同理心的情况下,类比或是换个尺度来看问题总是能使事物的本质得以彰显。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强拆亚瑟的家,那么我们是否也能理解沃贡人要求拆掉地球,并宣称这件事早已公示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上的规划部门,但是地球人从来没有去看过,也从来没有对此提出过异议?

然后,关于银河帝国总统的描述,无论怎么看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讽刺感:

“所谓总统大体而言只是一个名义领袖,他不拥有任何实权。表面上他由政府选出,但需要他展示的特质却与领导能力无关,只和经过精心算计的公然违法有关。因此,总统人选必须能够引发争议,个性上既能激怒公众同时又深具魅力。他的工作不是有效地行使权力,而是将公众的注意力从权力上引开。”

所以,几日之后的大选,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Tea, Tea, Tea

这本书不愧是个英国作家写的英国主角,亲切到全是日常生活。

一个会在玛莎买毛巾并带着它漫游银河系,在地球毁灭前一定要去酒吧喝一杯的参宿四人,实在太英了。以及一个《卫报》的忠实读者在看到外星的罕见的双星日出的时候想到第一件重要的事是“需要一杯茶”,在得知地球毁灭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再也不能吃麦当劳:

“麦当劳,他心想。不再有麦当劳汉堡包这种东西了。他昏死过去。一秒钟后醒转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在抽泣着想妈妈。”

实在,太英了。

但是全篇最有代入感的,其实是机器人马文,一个丧丧的机器人。工作不满意,不工作也让人不满意,周围努力奋斗的人看起来“卷卷的”,令人生厌;但是交给他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带主角前往舰桥)似乎又不能配上他有“一整个星球一样大的脑袋”。随时随地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但又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人生。

马文的经典语录几乎全是我会写在社交网络上随时随地搞的无病呻吟,严重怀疑作者偷窥了我的上网记录。

我想,我今年的圣诞礼物有了着落,大约是最易得的科幻周边——一条玛莎的毛巾。

Don’t panic

本书最重要就是这一句don’t panic。

只要有一条毛巾和这样一句话,即使遇到穿越银河系或是地球毁灭,乃至于地球是人造的,都不足以慌张。

这个短小的故事直到结尾才开始揭晓作者想象力的彼端到底是什么,在所有无厘头的梗和笑料讽刺之后,其实是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和以前我看到的科幻故事不同。它没有一个站在人类对立面的反派,且不论这个反派是三体星人,是机器人,是克隆人,是外星虫族,什么都好,当故事中出现一个站在人类对立面的反派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可遏制地陷入到人类中心主义的想法当中。因为有生命体会将我们当做对手,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地位是平等的。

然后,我们会奋力挣扎求生,也许成功,也许失败。

但是,这个故事从一开始消除了这种可能性,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颗被评价为“基本无害”的星球,乃至于在整个银河系中可有可无,在出场不到五章就被消灭了,还没有任何过程。

大量无厘头的笑料和梗在故事后半段成为深不可测宇宙的具象化——那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那些庞大的,浩渺的,超出人类体验的星球和事情,超出人之寿命几千万倍的时间,无法解释的巧合,无法理解的事情的发生和消亡,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我们的所思所想所言,很多时候都是夏虫不可语冰的另一个版本。

站在银河系的尺度上,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我们所谓的终极问题,都变得毫无意义。人的一生太过短暂,乃至于人类的历史都太过短暂。

“但我总是觉得,能搞清楚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概率实在微乎其微,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任由那种感觉挂在那儿,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总之别闲着。”

不论是自己思考人生的意义,或是在小白鼠的操作下不断试图解答生活的意义,然而我们又怎么知道,在小白鼠之上没有另一个什么东西试图通过它们来了解活着的意义?

我们可以向着越来越宏大的背景不断征询此问题,但是最后依旧要回到生活最本质的东西:

“每个重要银河文明都倾向于经历三个区别鲜明的阶段,这就是‘生存’、‘探索’和‘适应’,换言之就是‘怎么活’、‘为何活’和‘在哪儿活’。举例来说,第一个阶段可归纳为‘咱们怎么吃饭?’第二个是‘咱们为啥吃饭?’第三个就是‘咱们上哪儿吃午餐?’”

朋友们,只需要带好你的毛巾,想想午餐吃什么。

至少,我们不止有麦当劳。

Don’t Panic.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