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嬴政崩于第五次巡游的归途,赵高乔诏立嗣、秦二世胡亥荒淫无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揭竿而起,各路诸侯遗贵、草莽英雄纷纷起兵,华夏大地烽烟四起。很快反秦的势力逐渐聚拢形成了以楚为代表的核心力量。但此时,楚怀王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符号,而拥立他的项羽和刘邦则是争夺天下的两位操盘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楚汉相争、逐鹿中原。
这里我无意去逐一追究期间每场战争是如何展开、何等惨烈。我想从刘邦和项羽在其格局层面上进行一个分析。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格局对于成就一番事业是多么的重要。
登场亮相就格局迥异
我们不妨从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登场直至谢幕做一个对比分析吧。《资治通鉴》和《史记》里面都曾记载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第一次亮相。刘邦是在咸阳服徭役的时候,远远地看见巡视的秦始皇,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注1;而项羽是和他叔叔项梁是在秦始皇第五次出游经会稽山的时候,望见了秦始皇的巡游队伍。项羽对他叔叔说的是:“汝可取而代之也”,项梁连忙制止项羽继续这么说下去。注2
两人在一样的境遇而发出的感叹,貌似都有对秦始皇非凡气势的羡慕,可其实质却大相径庭,凸现出两者迥异的格局。刘邦感叹的是嬴政的伟人气势,认为大丈夫立世就应该像嬴政那样恢弘伟岸、雄才大略。这其实是一种对自己未来的期许。看得出这是他内敛修炼格局的重要一步,是宏观的、自觉的;而项羽想到的是让他叔父取而代之,看到更多的可能是秦始皇拥有的无上特权、威武跋扈。但项羽的言语,则更直白的表达了羡慕之外的嫉妒和愤恨,是狭隘的、自发的。
经历不同造就格局差异
人的格局往往与他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关系,而后者则与出生以及年少时期的经历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项羽出生楚国的将领世家,用现在的话来说,算是部队高干子弟。他的叔叔项梁非常注重对他的培养,让他学习文化,可是他学不进去;然后又让他习武练剑,他也不肯专研;之后对兵法感冒过一阵,可是也没能深入下去。注3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的学习环境是很优越的,但是他仅仅只做到了门门通、样样不精。不过项羽有一样东西是十分出色的,那就是他的身体条件:身材伟岸,孔武有力、力能扛鼎。这恐怕是项羽以“霸王”留名青史的最大资本吧。
反观刘邦的出生,祖上没有什么名人,更遑论家世显赫了。不过刘邦生得骨骼清奇,据说是鼻梁挺直、额头高阔(隆准而龙颜),而且还须髯飘逸,是个美男子。刘邦为人非常大度、好施,与邻里相处不计小利过节。对待下属也是非常仁义宽厚的注4。他起兵反秦的直接原因也是要带领一帮服徭役的人去报到。可是行至芒砀山有人脱逃,为避免余下的人被按秦律处斩,他就把队伍解散了然后回到乡里就起事反秦。注5
两人不同的经历造就不同的格局:一个条件优越,打小就桀骜自信、自我中心意识超强——其格局恃勇而刚愎;一个家境乏善,学业不举,可是很能换位思考、聚合人气而且胸怀抱负——其格局包容且坚韧。
更强大的格局才能突破楚河汉界
楚汉逐鹿中原的结局世人皆知,其过程中刘邦、项羽的表现处处迥异。这并非成王败寇陈词,而是格局注定的因果必然。
两人共侍楚怀王反秦阶段,刘邦先入咸阳从谏如流,将秦宫众宝封库、纳降子婴、对秦地秋毫无犯,赢得关中百姓拥戴;而项羽活埋章邯降兵二十万、杀降王子婴、火烧阿房宫、秦之珍宝皆迁回江东,落得个“楚子沐猴而冠”;注6
楚汉相争阶段,刘邦顺势明义,招贤纳才、礼贤下士,内有萧何运筹、张良帷幄,外有韩信将将、彭越、黥布趋附。虽几度以身犯险,但战略布局却是根据关中、内外两线作战。最终他反败为胜,开创汉朝称帝高祖;注7
反观项羽,恃勇斗狠,杀怀王自称霸王致使诸侯离心;贪名好利,只想衣锦还乡不思入主关中;优柔寡断,不听范增谏言鸿门放虎归山;刚愎自用,错失韩信、彭越等帅才。最终他兵困垓下、四面楚歌,一番阵前孔武逞强后,只得引颈自刎。注7
格局之于当下,又该如何?
格局一词本意是指结构和样式,在命相学中又引申为定格和合局。注8而我比较倾向这种释义:“格指人格,局指气度、胸怀”。大格局的基础是具备高尚的品德——孝道、仁爱、谦逊和担当,在此之上是要有尊严、有抱负、有情怀、有信仰。究其根本,大的格局最关键是要有一个高层次的自我定位和宏大的目标。我们常常感叹伟人的高屋建瓴,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总是与宏伟的目标高度契合的;我们常常佩服成功者的巧妙周全,是因为他们总能够围绕战略目标深入浅出、灵活权变。
格局人人皆有,每人的大小不同。但人所仰慕的伟人都有有仁爱的心地、开阔的眼界、坚韧的毅力、远大的抱负、高傲的气节,这是他们作出铸就杰出成就的基础。
然而格局却与每个人充当的社会角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格局大的人在社会中未必一定声名显赫、功成名就、但他们一定是睿智的、坚韧的、果敢的人。他们中有居功至伟的毛泽东、周恩来,也有中国脊梁的钱学森、袁隆平,更有千万默默无闻、笃定勤奋的教师、工匠、医生……
我们难以想象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会忧国忧民,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会宽厚仁慈、一个目光短浅的人会运筹帷幄、一个阿谀奉承的人会忠贞不渝。而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人,也未必有大的格局。由于缺乏良好的品格、正大光明的抱负,他们只是恰逢造化一时得意,最终却是凄惨收场甚至遭人唾弃。尔等恰似风口上的猪,风起时飞扬跋扈、风停时跌落深渊,哪堪比鸿鹄,始终翱翔天际。翱翔鸿鹄与风口之猪的对比历朝历代举不胜举:秦汉的刘邦、项羽,南宋的岳飞、秦侩,明朝的张居正、严嵩,中共的毛泽东、张国焘,商界的柳传志、刘强东……
格局决定着人的一生,但他并非先天生就而是靠不断修为而成的。有志于终其一生提升自己格局的人,才是真正心怀天下的非凡之人。人的格局是精神层面的,人的格局越大,其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会越高。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大格局的人就是“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总之,“格局,就是磊落坦荡、无私无畏和志存高远的品格;就是不为一时之利争高下,不为眼前小事论短长的气量;就是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风度;就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迈……
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结局!”注9
注1:引至《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注2:引至《史记》“项羽本纪第七”
注3:引至《史记》“项羽本纪第七”
注4:引至《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注5:引至《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注6:引至《资治通鉴》“卷第八 秦纪三 二世皇帝下”、《史记》“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
注7:引至《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十一”、《史记》“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
注8:引至《汉语辞典》
注9:引至《格局:成就事业的人生哲学》,作者周建武、唐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