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首次出游的次年,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出游。这次他“东行郡、县,上邹峄(yi)山”,“至泰山”“立石颂德”,“禅于梁父”,“东游海上”“南登琅琊”“立石颂德,明得意”,“始皇还,过彭城……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遂自南郡由武关回”。这次巡游西至咸阳、东至琅琊,北到泰山、南至湘山,行程不下六千里。( 详下图)
这一路之上秦始皇先在邹县的峄山竖立石碑赞颂秦朝的功勋业绩,又开山铺路上了泰山立石碑歌颂自己的功德,然后又到梁父山祭地,随即又向东到沿海各地祭祀名山大川及天、地、兵、阴、阳、月、日、四时八神,最后来到琅琊台,建琅琊台,立石碑歌功颂德,表明自己得天下之意。试想,始皇帝在众臣簇拥之下登临泰山之巅一览众山小,在兴建的琅琊台东临沧海以观碧波似涟漪,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在琅琊(lang ya)他兴致勃勃地逗留了三个月,期间还派徐市(就是现在小日本认祖归宗的那个徐福)领着上千童男童女下海求仙,未果。这才回程来到彭城。在这里斋戒、祈祷祭祀后,派一千余人到泗水河中打捞周朝的国之重器—周鼎,却没找着。之后又向西南到了衡山、南郡。在今长沙市西的湘山受风浪阻隔渡湘江不利,却迁怒于山神,于是派三千囚徒砍光了湘山的树木。这之后,才经武关回到咸阳。可见此次巡游回程,这位始皇帝是一路的折腾。
记得央视《百家讲坛》的一位教授做过始皇出游的动机的分析,认为他出游的很大动机是想求不死升仙的法子。而我认为这是比较偏颇的观点。作为一代伟人,秦始皇的绝大多数行为是代表着其政治势力的集体意图。虽然每个人都会有长生不老的希望,但作为一代天骄的他来说是不会做得那么偏激的。我还是偏向于认为这次巡游秦始皇的主要目的是巡视刚刚征服的中东部原韩魏齐楚的国土,宣示皇威,以服众生,其意气洋洋、恣意跋扈的确抖足了威风。可是这次豪华的巡游也的确劳民伤财,又一次触及了大众的利益。
接下来的一年,即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又是游兴大发,再一次东游。不过这次往东出发不久,来到武阳西边的博浪沙就遭遇了秦朝后来的克星之一—张良。这个张良便是后来辅佐刘邦推翻秦朝,却在刘邦登基后就辞官归隐、独善其身的那个达人。张良是原来韩国贵族的遗少,自然跟嬴政有死仇。他雇凶刺杀嬴政,幸好刺客搞错了对象,只是用铁锥砸烂了副车。这件事情也反映出秦朝统治下,原六国贵族豪门对其的极端不满,显现出秦王朝的敌对势力仍旧暗潮涌动、秦帝国的根基危如累卵。不过嬴政毕竟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小小惊吓后仍然继续远游到了胶东半岛的芝罘(fu)山,一番立碑颂德后又去了琅琊台,才经上党郡回到了都城。
左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