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周岁少年五部必读名著

写在前面的话

应后台父母们的留言,整理的12周岁以上青少年五本必读书单——

大家都喜欢书单,可以从玲琅满目的书海中挑选合适的书目。这里列出的五部长篇,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经典少儿名著,实质上是成人书目。我标注12岁以上少年可读,指的是可读。所有书的共通点是:非常经典,无论语言、思想性以及价值。所以,它们必然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细品。另外,每本书都有相应的改编电影,每位作家推介时,我会备注上相应的大致可看的年龄范围和是否值得看。想要结合电影给青少年进行名著拓展的父母们可以参考。

科马克·麦卡锡,1933年出生于美国罗得岛州,美国小说家和剧作家。 代表作有《老无所依》、《路》《上帝之子》、《血色子午线》、《边境三部曲》等。《老无所依》和《路》均有相应电影,而且拍得都不错。《路》的电影版本曲调非常灰暗。如果说书是自我需要想象力和对语言的理解,电影则是视觉,非常直观,相对于原著比较弱且不适合12岁的少年看,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该书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长篇小说。讲述末世的来临,可能因为战争也可能因为核武器,世界终成废墟。极少数坚强的人活了下来。大部分活下来的人,需要不择手段续生。而父子俩,于极度荒凉和灰暗的世界中相扶相持前行。他们忍受饥饿、疾病、寒冷和被追杀的恐惧,绝望又温情。小说语言非常好,对话简洁,描写极为细腻。

乔治·奥威尔,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代表作:《动物农庄》和《1984》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动物农庄》和《1984》均有小说改编电影,后者不适合未成年青少年看。影片均不及原作。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所有创作,几乎都和政治联系在一起。《动物农庄》是他的政治寓言小说,叙述了动物革命的酝酿和最终的蜕变过程。其中出现的动物——猪、马、驴、狗、母鸡、羊群、猫等代表了各个阶层的人类,揭示了所谓的平等和自由,乌托邦式的理想,其实都是空谈,因为有权利的地方,始终存在着被欺压和被奴役。少年读书,可以思考故事背后的实质意义。

哈珀·李,1926年4月28日–2016年2月19日,1926年出生于美国南方,1960年发表她一生中唯一的长篇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小说奖。她与杜鲁门·卡波特共同创作《冷血》,真实案件犯罪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有相应电影,1962年上映,非常推荐看。

杀死一只知更鸟。我特意查过这个书名 :嘲鸫:一种嘲鸫科的新大陆鸟,尤指嘲鸫,一种美国南部和东部的灰、白色鸟,以其能模仿其它鸟的声音的能力而著称。所以与知更鸟是完全不同的种类。按正确译名应为:杀死一只反舌鸟。此书带有政治立场——白人律师父亲,在2个孩子和邻居男孩以及当地人的注视下,接受黑人“强奸”白种女人案。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南部,帮助黑人意味着什么?黑人嫌犯能洗白吗?

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医生,代表作品《追风筝的人》、《群山回唱》。2003年出版首部小说《追风筝的人》,2007年由马克·福斯特导演相应改编影片,推荐一看。影片有隐晦的部分,也就是原作中的描写,若少年不能理解,需要父母斟酌是否讲解或留待以后再看。

此书是关于两个少年之间,风筝、友情、背叛和救赎故事。涉及两代人。从自私懦弱的少年时代,到悔恨痛苦的不惑之年,最终坚韧寻求救赎的故事。该书非常适合少年们读,学习善良、友谊,以及如何正确认识错误与对错误的弥补。而真挚和诚实,始终是人性中最闪亮的部分。

威廉·戈尔丁,英国小说家、诗人,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蝇王》为他的首部长篇小说,他还创作了《黑暗昭昭》、《通过仪式》等作品,后者获布莱克纪念奖。《蝇王》有相应的小说改编电影,有数个版本,值得已经度过青春期的孩子一看。

故事设置源于核战,一群儿童撤离时因飞机失事被困于与世隔绝的荒岛之上。最初因为文明的印记渗透在他们身上,尚能和睦相处,天真美好,分工合作;直到某天,有序转为无序,首领出现,权力出现,孤立出现,残暴和杀戮出现。人性的本质,到底是善还是恶?借助纯真的少年们,戈尔丁带上深切的思考。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12周岁少年五部必读名著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