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不燥,疏林微烟。就连太阳也是明朗透亮的,依然有光,却不强势,不刺眼,不灼热,一阵微风吹来,柔和清凉。土香的尘世里,时光流转,唯有心中的那束光照亮日子前行。
秋天适合品茶,适合与友人交谈,适合静静的翻几页古书,更适合出门去寻找遥远的隐入烟尘的古迹。
恰逢周末,就和儿子一起骑单车到邻村去寻找在洛阳博物馆里看到的永宁寺的遗址。
永宁寺建于516年,毁于534年。是一座九层的木结构佛塔,是专门供皇帝、太后礼佛的场所,永熙三年的时候被大火烧了三个月,如永宁寺不被烧毁的话,塔身高应在136米左右,是现存最高木塔山西应县木塔高度的两倍,学生们的历史课本上就会不一样了。
我们顺着乡间的水泥小路骑行,不急不缓,两旁的树叶莎莎作响,我俩也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金村村口,我停下来问路边的老人,永宁寺在哪里?一路上问了五六位老人,皆摇头不知。儿子白我一眼,打开手机的百度地图,说了一声,别再问了,跟我走。
我顺从的跟在儿子的自行车后面。没过多久,便看到了隋唐洛阳城遗址。这当然不能错过,虽然还是一大片荒漠,我们依然停车前去参观。现在周围的围墙还没有围起,只是用一米左右的砖摆了一个警示线,已经有监控和守门人了,还有摄制组的车和工作人员在,可能是要做记录吧。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其间经过了东周、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的修建与使用,至唐初废弃。
我们从用砖砌成的“小门”走进去,眼前是一片荒凉,只有一片片长方形的小土墙,但是每一个宫殿前面都有标识和讲解的二维码,用手机扫了码,边走边听。寥寥三五个游客,各自走着,看着,指示牌躺在那里晒着太阳,脚下的石子有些硌脚,云朵在天上飘…
听过语音,我们知道了汉魏洛阳城作为公元前6世纪–公元6世纪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上承周汉文明,下启唐宋盛世,在中华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历程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汉魏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东方都城和全球客家人的祖源地。
看着只有五六层青砖砌成的长方形的或大或小的一进宫院,二进宫院…东门道,西门道…我沉默不语,陷入了沉思。儿子用手轻轻的赶走落在我背上的小飞虫,我回过神来,看着不知何时身高已经超过妈妈的儿子,问他,
你能想象到三千年前这里是什么样子的吗?儿子摇头。
看过古装剧里皇宫的样子吗?
看过,
那这里应该和电视剧里的皇宫差不多。
又问他,还记得17年,我俩骑自行车去二里头遗址吗?
记得。
那时候二里头一直是不是也和这里一样是一片荒芜?
是的。
可是我们现在去二里头是什么样子的,你感受到了吧。不久的将来这里也会大变样的。
儿子突然就兴奋了起来,伸手摸摸墙砖,又在石子路上奔跑了一会,说咱也是摸过汉魏古城墙的人,也是踏过西周石板路的人,哈哈。
从汉魏遗址出来,又跟着儿子向南又向东再向南,向西,向北,终于来到了另外一个小村子,看到了永宁寺塔基的遗址。大门紧锁着,隔着栏杆往里面看,只见远远的一座大塔基,应该是用青石砌成的,也应该是方形的,上面有四五层圆形土夯筑,旁边长满了不知名的荒草,荒凉而寂寞。儿子喃喃地说,这座塔如果不被大火烧毁该多好,应该还有许多佛龛塑像,许多壁画。
太阳变成了微红的颜色,我们开始往回走。一路聊着汉魏古城,聊着迁徙的客家族,聊着被大火烧了的永宁寺,儿子说回家后想睡长长的觉,想听一首古风的歌,我说可。那就去到梦里感受生活的晴朗,感受万物的可爱。
日子有毒,且没有解药,然而,有许多止痛的片剂,比如音乐、比如诗歌、还比如风景和故人,愿时光清浅,故人不散,愿生活晴朗,万物可爱。
山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