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时候读过一本书《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故事的情节忘得七七八八,依稀记得是一个学音乐的女孩赵玫遇到了一个背景复杂的逍遥男孩孙嘉遇,男孩一直深爱着她。最后的结局是她远走他乡,他安静的与世长辞。
封面上有两句话:
“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如果当时你坚持,回忆会不会不这样。”
“我年少的爱人啊,你在我身上刻下伤痕、刻下时光。在那些泪眼相望的夜,我依然记得,你便是爱情本身……”
故事是那么俗套,但是当时的我却看得热泪盈眶。美好得如花的爱情,却被命运残忍地撕开和割裂,沁出一滴滴血。美得刻骨铭心,也痛得刻骨铭心。
当时的我在唏嘘: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动人心魄的爱情?
现在的我依旧在感慨:哪有如此深刻的爱情?动不动就说爱你爱得要死,听着就觉得爱情太过廉价。
最近,好友E被分手了。至此陷入了人生从未有过的低谷。
刚听到分手的消息时,他伤心难过,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挽回或者怎么可以复合?
讲电话时嘟囔的声调,不用猜都知道是哭过了。脑海里略过“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真的有这么伤心吗?不就是分个手吗?多大点事儿呀!
但是事实证明我低估了他对这份感情的重视。
即使我费尽心力劝解,甚至不惜翻出我为数不多的失败情史,还有各种人生经历和哲学,也无法让他感觉好一点。我有点丧气,只能告诉他说:再冷静冷静,等待机会再去追回她吧。
半个月过去了,他说:为什么我还是那么难受呢?
这段时间来,他每一天都觉得煎熬,不管做什么都特别难受,吃不下饭,对生活失去了乐趣,甚至在朋友群里不发一言(以往聒噪的是他)……舍不得,放不下,却又无可奈何。
我又想起他之前字里行间描述的这份感情:
谈恋爱之后,只有她是异性,其他女生都没有区别。
她就是我的全世界,而我只是向她打开了我的世界,现在她走了,顺手关上了门,我不知道怎么开。
让我完全忘记自己去付出的只有她了。
我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给了她,现在感觉自己是空的。
……
面对这样一个沉浸在过去的感情里无法自拔的人,即使自诩情商高的我也很无力。
很多年前摘抄在笔记本上的一段话,现在翻出来依然觉得很有道理:
人生就是为了找寻爱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三个人:
第一个是你最爱的人
第二个是最爱你的人
第三个也就是和你共渡一生的人。
……
但很悲哀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三个人通常不是同一个人;
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
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
而最长久的,却偏偏不是你最爱的也不是最爱你的,
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最后能够陪伴你的不会是那个你最爱的人。”于是我自行解读了一下:爱要有余地,不要用十分甚至更多的感情去爱一个人。有时候六七分就足以让两个人享受在爱里的状态了,甚至三四分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是一份随时准备着全身而退的感情,又何来投入和刻骨铭心呢?)
你需要生活、工作,当你有充实的工作和生活时,感情永远是排在后面的,只有你很无聊的时候才会在感情里面纠缠。即使曾经在感情里面受过伤害,也不会千疮百孔,不要低估人的自愈能力,我们都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中治愈自己。
生活伟大的意义在于: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艰难地活着,期待下一次生活给予你的是“惊喜”还是“惊吓”,去遇见那些命中注定的“遇见”。因为开心的事情总是比难过的事情要多的多,所以每一件让你开心的事情才值得用心铭记,让它们在你的生命长河中闪闪发光。
……
我知道我没办法劝那位朋友,因为那一份感情我不懂,因为他还爱着那个人,就像爱他的生命,甚至重于他的生命。
回到那本书《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书里每个章节的开头是普希金的诗,这一首非常契合小说的主题:
《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 》
——普希金
它会死去,
象大海拍击海堤,
发出的忧郁的汩汩涛声,
象密林中幽幽的夜声。
它会在纪念册的黄页上
留下暗淡的印痕,
就像用无人能懂的语言
在墓碑上刻下的花纹。
它有什么意义?
它早已被忘记
在新的激烈的风浪里,
它不会给你的心灵
带来纯洁、温柔的回忆。
但是在你孤独、悲伤的日子,
请你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
并且说:
有人在思念我,
在世间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
其实,爱过便已经值得,我的朋友E那么深爱那个女孩,我相信多年以后,她也许会想起:“我再也没有遇到一个人,像他一样爱我如自己的生命。 ”就如同孙嘉遇爱着赵玫……
文字 | 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