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娟中原名师工作室
聚沙成塔 砺沙成珠 衔沙填海 淘沙得金
努力,从自己知道,到别人看到,再到影响别人成为同道!
一粒沙,成为一粒有梦想的沙子。
成长不掉线,我们继续前行。
工作室八月份作业展之打造自己的成长学院
左右采获
细品易安词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深度品鉴一首诗文,教师心中先要有整体意识,对它有一个高度把握,然后进行合适的“关联”,多篇联读,有对比,有辨析,能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进行深度赏析,品鉴。
想要达到以上效果,仅依靠教参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有更高的站位,更广博的知识,并能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更高的综合素养,才能透过诗文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对文本有更深更细的解读,才能真正去品读一篇诗文的无穷魅力。
比如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通过在网上聆听不少名家讲的古诗文教学课例,在网上大量查阅相关历史知识并知晓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在“学习强国”里听康震等多位老师对李清照的专题讲座,海量学习并品鉴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诗文,感受其文学与情感的深度融合。更加能够感受到这篇词作的无穷魅力。
纵观词人李清照不平凡的一生,她从无忧无虑的青春少年到琴瑟和鸣的婚后生活,又到一路逃难的波折,还有丈夫去世之后她更加颠沛流离的历程,包括她情感的不幸等等,我能更准确地体会她情感的变化。也进一步赞叹李清照在诗文方面的贡献,“婉约词宗”,“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我们的学习,先是厚积,再是薄发,最终确定以下四个重点“入梦境”“懂豪放”“知浪漫”“悟情随境变”,和学生一起品鉴,能在语文核心素养诸方面促进学生有提升。
一
入梦境
梦境。
很多文人喜欢在自己的创作中出现“梦”,让自己进入到梦境之中,经历别样的生活,尽情抒发内心的感慨。当然,不同的文人,不同的人生遭遇,在他们诗文中的梦境里,所要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
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梦:“梦回吹角连营。”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有梦:“铁马冰河入梦来。”李白的《行路难》中有梦:“忽复乘舟梦日边。”
均是梦,心境有不同。辛弃疾梦里重回疆场英勇杀敌,梦醒之后只能悲叹“白发生”;陆游梦中回到战场,现实中却“僵卧孤村”;李白做梦都希望被朝廷重用“乘舟梦日边”。这三位,最终却都落得个壮志难酬啊!
读了这些诗句,我们开始懂一句话的真意:梦境有多顺心,现实就有多残忍。
李清照的梦境呢?她想要抒发怎样的情怀,是否也像以上三位文人一样壮志难酬呢?别的诗人都是在梦中,自己与自己对话,独自抒发内心情感;李清照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是有对话的另一方的,和她对话的另一方是天帝。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问她要去哪里?她没有直接答要去的地方,而是加入了一句最关键的抒情句:“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为什么看起来有点答非所问呢?因为诗词本是凝练的语言,也可能前面天帝问了她为什么到处飘荡;也可能是天帝没有询问,但是李清照因为心中实在苦闷,要找一个人倾诉一下吧。这一下可是说出来了她心中的苦闷:路还长,可是天已晚;我有一腔才华,却无施展机会。请看,李清照的愁苦,是不是和上文三人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呢?但是她却以“惊人句”三字来自述才能,这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
更为不同的,是她在文末的情感激昂之处,让人仰视: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自己犹如那腾空而起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那股子英雄气概,怎不让人景仰呢?
不同的做梦形式。其他人,都是自己做自己的梦,自己梦醒之后,在无奈的现实面前暗自神伤。而李清照呢,要和天帝对话,要表达自己的一番雄心壮志。
人间无奈,来到天庭。天帝询问,自己的回答之中既有无奈,又有不甘,还有美好的憧憬。这般梦境,更让我们联想得到一个女子情感的丰富和复杂,也佩服她诗文构思的别出心裁。
二
懂豪放
豪放。
与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对比,体会其豪放的不同。辛词和苏词都是豪放地表达自己内心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而李清照则不同。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的豪放,是遭遇了生活、事业、情感诸多磨难之后,还能保持这样一份坚定的豪放。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查阅资料,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在公元1129年去世,也就是说,46岁的李清照写这首《渔家傲》的时候,她的丈夫已经去世。现在的她,既要面对朝廷的灭亡,无奈南渡;还要接受丈夫的去世,独自躲避战乱,还要带着他们辛苦收集的重要资料一路奔波,途中还丢失了不少重要的文物资料。其辛苦,其心酸,可想而知。
国破,夫丧,逃难,失物……经历太多磨折的李清照,内心有多么的凄苦,她多么希望能有一方净土安放她疲惫的心灵,那就到“三山”去吧,到仙人居住的地方,让自己能够有片刻的宁静。
她的梦境,与天帝的对话中,没有丝毫的颓丧之意,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勇士的形象。
所以,我们就能理解女词人李清照能够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了。
三
知浪漫
浪漫。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一般而言,在古诗词中突出浪漫主义风格,都有阔大情境的设置,梦境的描述,大气意象的选择,用词的巧妙,气势的恢弘,引用的经典的震撼,夸张的写法,以传说故事来增添氛围等。
比如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行路难》。
崔颢在《黄鹤楼》中主要引用了传说故事“仙人乘鹤归去故本楼名曰黄鹤楼”使这首诗增添了神秘又浪漫的色彩;又有时间的“千载”,还有视野的开阔“晴川”“鹦鹉洲”“乡关”等,都让这首诗歌充满着浪漫色彩,也让它具备了其他诗文难以超越的魅力。所以诗仙李白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的《行路难》亦是以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浪漫的典故,还有一往无前的气势等,把诗文的浪漫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的这首词,把浪漫主义元素占全了。
梦境。“梦魂归帝所”,还有与天帝的一番对话。
阔大情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看那无边无际的天空,看那弥漫的云雾,看那笼罩世间的星河,看那千帆在海中逐浪竞舞。
意象恢弘。“天”“云”“雾”“星河”“千帆”等,哪一个不给人阔大的意境呢?
用词大气。如“九万里”表达风气势之大,“举”力度很强。
引用神话传说。鹏鸟扶摇而上,无可阻挡,力大无穷。仙人的“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是词人心向往的地方。
品读每一个词句,都会引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力,去和作者笔下的意境去寻找契合点。
一名女词人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艰难存活:都城已破,朝廷败走,丈夫去世,自己四处逃难,要竭尽全力保护他们辛苦半生搜集的十几车的文物古籍。我们可以想象李清照有多难!可是,以婉约著称的女词人李清照,却在这个时候,写出了这样一首豪放之词,实在是女中的伟丈夫啊!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体现出来的浪漫,不是“兴尽晚回舟”的任性,不是“云鬓斜簪”的天真和率性,也不是“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猜测,而是面对生活如此大的灾难,她却能够坚强面对,以最浪漫的词句来表达心中的悲苦和愿景。
读来不觉内心震撼,久久回味。
四
悟情随境变
情随境变。
没有谁的生活总是一帆风顺的。少女时期的洒脱《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少妇时期小离别小相思《一剪梅》,“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朝灭亡之后,对南宋政权和丈夫逃避的不满,《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声声慢 寻寻觅觅》中,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一起涌上李清照心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国家状况,李清照的深沉情感都在她的诗文中尽情地展现了出来。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让我们看到了公元1130年时李清照避不开的时代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本段出自“百度百科”)
大海与船。
解释一:国家风雨飘摇,羸弱的南宋朝廷就如同那茫茫大海里无助飘摇的一叶小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解释二:乘船在海上航行的李清照,此时丈夫已经去世,她要带着夫妇二人辛苦搜集来的文物古籍等珍贵资料不断地奔波在逃难的路上,看着大海茫茫,自己又如何能够主宰得了自己的命运呢?
解释三:李清照自己就像是一叶扁舟,在南宋这样的朝廷之下,只能随波飘摇,她自己又何尝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呢?
解释四: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谁又能逃脱得了被时代浪潮裹挟向前的命运呢?
就是在这样的“大海”之上,李清照感慨颇多,却用一般人所没有的豪情来表达她对命运的阐述。
她用豪放的语言,浪漫的风格,讲述着自己对不平时代的呐喊,对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让我们读到了另一个风格的李清照形象。
情随境变,李清照却没有让自己拘囿在痛苦之中,而是以她极阔大的视野,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极浪漫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风格的悲国思人伤己之情。当然,追根溯源,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她所遭遇的时代真实情境。
品鉴李清照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在海量阅读相关诗文及资料的基础上,对本首词的理解比之前深刻了很多,又“关联”了多首相关的诗文加以对比,理解就更加全面,感觉这首词更有韵味了。
余映潮老师说:“胸有一盘棋,瞻前顾后,左右勾连。”我们在欣赏一首诗词的时候,恰当关联,才能左右采获;也才能够真正把书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进而通过语言文字与作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