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学习《藤野先生》,品析语言向更深处挖掘了一下,有了更深的体会。
上一个学年即七年级时,我们进行了鲁迅先生整本书《朝花夕拾》的阅读,在课本上也重点品读了其中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有此基础,学生学习《藤野先生》一文,能够朝向“情感体会”和“语言品鉴”的重要方向,收获颇丰,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虽然比较“烧脑”,但是有思维力训练的课堂,是很让人喜欢的。但是课下回顾相关学习,还是觉得在品析语言方面,剖析得有点儿浅。
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我们继续重点品鉴语言的两大特点:讽刺、批判与温情、感激。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思考与学习,再一次挑战思维,对鲁迅先生作品的语言风格,对他写作的魅力,对于他情感的自然抒发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挖掘,也有了更多的共鸣。
一、思考一下,添加合适修饰语
的讽刺 批判
的温情 感激
(一)填写“讽刺 批判”前面的横线,学生有多个回答,有“辛辣”“深刻”“痛心”等等,我们最后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再来思考,这些讽刺的语言,并没有直接强调对方的缺点,比如“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等,而是以花下的游玩,学生制帽的“高高耸起”等来表达自己的批判。我们填写词语为“不动声色”,并从多个角度来感受语言特点。
(二)鲁迅先生在文章表达的温情和感激,溢于言表,情感真挚,很有感染力。学生填写的词语是“直抒胸臆”或者“强烈抒发”等,很能凸显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
二、体会其“不动声色的讽刺、批判”
学生品鉴由浅入深,渐渐地与作者共鸣,深度体会其语言特色。
(一)对比一下,感受其“不动声色”
朗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最后一次讲演》的选段和《藤野先生》的前两个自然段,体会其语言的不同,尤其是后者“不动声色”的讽刺和批判之意。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最后一次讲演》
语感:义正辞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语感:愤怒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8;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语感:
(1)关键词
形容词“标致”,动词“扭几扭”,副词“也”“常”等。
学生能够比较快地发现比较明显的形容词等的表达效果,但是对副词“也”却忽略了过去。我们进行了重点品鉴。
部分学生不太了解,我们用一个比较易懂的句子来讲述:同学们都在活动中提升了综合能力,小亮也不例外,进步很大。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言外之意,他从中国来,眼看着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自我麻痹,冷漠自私,不顾国家的命运,来到日本的东京,还是这般模样,愤怒之情又加重了几分。
(2)描写之妙
人物描写:“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脑补一下画面,那种丑态跃然纸上,作者内心的厌恶也不言而喻。
环境描写: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就是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纵情游玩的,在作者眼中,这岂不是对美景的亵渎!
(3)修辞方法
比喻和夸张的修辞
比喻一: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比喻二:……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思考:为什么分别用“富士山”和“小姑娘的发髻”这样两个喻体呢?
关于“富士山”这个喻体,学生的回答很多,有答因为这是日本的第一高山,风景很美;有答“这是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背叛中国的批评”等。其实,在进行比喻的时候,我们除了关注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之外,还要注意它的“就近原则”,喻体是适合当时当地人们的认知的。
比如《骆驼祥子》中,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送客人到达地点,他回到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树叶,又易懂,又贴近祥子的悲剧命运。再如《小二黑结婚》中形容何仙姑,“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这个比喻就是带有时代烙印的一个选项,如果放到现在,很多人是不知道它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的。
“富士山”,日本的第一高山,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的学生制帽,既生动,又带有讽刺的意味,不动声色之间突出了这些留学生的丑态。
“小姑娘”这个词语,总是给人美好、可爱、漂亮的感觉,用“小姑娘的发髻”形容那些留学生的丑陋的辫子,实在让人反感至极。
比喻和夸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细品,那般生动和深刻,就能够品析得到了。
(4)写作手法
对比 反衬
风景多美!樱花,如同“绯红的轻云”,轻盈,灵动,好看,人行其间,如同飘在花云之中。
可是一群煞风景的清国留学生,顶着他们的“富士山”制帽走在花间,实在是极大的讽刺。
(5)意味深长的话语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鲁迅先生的文章不易理解,需要多读之,细品之。如一些意味深长的话语,“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有时还值得”,那不就是很多时候不值得吗?之所以这里的好书太少,根源之一应该是中国留学生不经常来买,来看吧?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又一次不动声色地批判了这一大批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人!
补充背景资料:
当时清朝向民国过渡,社会各个层面都需要人才,所以只要你在国外镀过金,机会很多,收入很丰。
在大清国“公务员资格”的诱导下,年龄跨度相当大的学生们,都蜂拥进了日本的速成科。比如,宏文学院从1902-1906年共招收1959名学生,大部分选择了军事、警务、师范等速成学科,只有区区129人进入普通科,认真去搞了学术。
此情此景下,东洋涌现出了大量“野鸡学院”,学制一个比一个短,最夸张能做到注册当月拿到毕业证。
(二)模仿一下,体悟其“深刻批判”
模仿鲁迅先生语言风格,写给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人一封信。
提示:不直接说那些“分量重”的话语,但是要对于他们不顾及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只顾个人玩乐,不学无术的现状加以批评。
(三)变换一下,表达其“怒其不争”
换一种犀利的语言风格,对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人说。
直接抒发对他们的讽刺和批判之情。
对比两种不同语言风格的表达效果。
(四)细思一下,共鸣其“痛苦之心”
从重点句段中体会作者压抑着的痛苦。
其一: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被人帮助,本应感激不尽,但是对于一个从积贫积弱的国家来的清醒的有志青年,这样被人帮助,有着无尽的辛酸蕴含其中的。
其二: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在这些文段里,鲁迅抒发了被日本军国青年看不起的痛苦,被国人麻木的灵魂刺痛的痛苦,对自己目前无力改变局面的痛苦,这些痛苦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悲壮的歌,震撼着每个读者的内心。
朗读,体会。
三、体会“强烈抒发的温情、感激”
(一)读一读,悟情
挑选出文中能够体现鲁迅对藤野先生无比感激的句段,朗读体会其温情。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叩击着读者的心底。
感悟:为什么“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他很普通,“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穿衣模糊,“没戴领结。”
学生对他的不尊重,讲他的“掌故”。
他的开场白:“我就是叫作……”
但是他对鲁迅的关心,对医学的认真,对来自弱国青年的毫无民族偏见的帮助等,实实在在感动了他。
(二)想一想,揣测
揣测:鲁迅先生会带着怎样的表情和语气说这些话语。
(三)说一说,升华
一张照片:如果鲁迅要寄给藤野先生一张个人照片,他会寄一张怎样的照片呢?
一段文字:向藤野先生发一条短信,表达内心的温暖,永久的感激。
(四)拓一拓,深品
从《阿长与<山海经>》中,摘选能强烈抒发温情等感受的句段,深度品鉴。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阿长与<山海经>》
直抒胸臆的词语,对比的写法。
小结:
鲁迅散文,言简义丰
无情批判,不动声色
人物描写,尽展丑态
巧用比喻,善用夸张
环境烘托,以美衬丑
实词虚词,耐人寻味
对比衬托,表意更丰
直抒胸臆,感激怀念
铭记师恩,力量永存
附杨雅荔同学模仿鲁迅先生语言风格给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人的一封信:
我的在日本留学的同胞们:
你们好!
我在东京留学时,曾看见你们的姿态,我不胜感叹。那小姑娘发髻般的发型,多标致啊!那油光可鉴的发顶,那盘得像富士山般的发式,都说明了你们对自身形象的注重啊,还不时将脖子扭几扭,以让人们注意到你们代表的中国形象。反观自己,我可没你们这么标致。
出国求学,你们当然是用来修身养性了吧?学生会馆那为数不多的书籍不用打扫灰尘,你们的舞步都把尘土震了下来。上午阳光明媚时,你们欣赏着上野烂漫的樱花;下午夕日欲颓时,你们蝴蝶似的翩翩起舞,沉浸其中,流连忘返了!
我的内心波澜起伏:二十多岁的你们,只能做到这些,你们的前途,会和那些“正人君子”一样光明!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