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蔷薇》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
它,真的很特别!
01
一、作者将写作方法,创作过程,成品展示,三者放到一起展示给读者
之前,我们读过的很多书,如果是文学作品类的,就是经过了作者反复斟酌,修改,之后的定稿;如果是写作指导类的,那就是重点强调方法和技巧,顺便再列举一两个案例来加以佐证;如果是创作过程类的,那就成为了作者个人自传类的书籍。
但是,《金蔷薇》这本书,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既看到作者对于创作方法的分享,也有创作过程的展示,还有优秀作品的展示。
对于喜欢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写作的读者而言,是一件比较有收获的事情。
比如,《珍贵的尘土》在文章结束的时候说:“一如老清扫工旨在祝愿苏珊娜幸福而铸就了金蔷薇那样,我们的创作旨在让大地的美丽,让号召人们为幸福、欢乐和自由而斗争的呼声,让人类广阔的心灵和理性的力量去战胜黑暗,像不落的太阳一般光华四射。”借助一篇文章,自然地强调创作优秀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达到一种怎样的效果。这样的创作,给读者,尤其是有志于创作的读者,给予了很好的指引。
在《第一篇短篇小说》里,作者这样写:“我弄不懂为什么我这篇小说那么苍白无力……是因为我全神贯注于赫莉斯嘉的爱情,忽略了小镇残忍的习俗。”我觉得,作者想要提醒我们的是,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主题的凸显,用各种方式交代一下写作背景,社会背景,是很重要的。
02
二、他告诉了我们一些关于创作的方法和理念
创作,是要讲究一定的方法的,正确的理念也是可以极好地帮助作者进行高质量的创作,并且引发世人的深思。
如《心灵的印痕》一文中,作者告诉读者,所谓优秀的作家,一定不是天天拿着一个小本子,去做“仔细”的观察,或者说“刻意”去收集素材。而是随着生活自然留心,寻找到合适自己的素材。他讲述了自己写《电报》一文时候,素材是如何被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且留意到人物的情感,最终写出优秀的作品。
文学创作,忌讳“刻意”二字,其实强调的是“文学来源于生活”这个理念。比如老舍先生写《骆驼祥子》,他是由北平常见的从事拉车职业的小车夫写起,加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加入了情感成分,加上了不同角色车夫相同或不同的经历等,最终成就了这部经典的著作。
比如曹雪芹写经典《红楼梦》,不会是他拿着一个小本子去观察生活,然后获得一些灵感,再开始写作的吧?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包括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是这部经典巨著的来源。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的确也翻看了海量的文字资料,但是他并不是来这里寻找自己创作的灵感、框架和素材的,他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以便于写出更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当然,他的确也做到了这一点。
03
三、书中处处可见优秀小说的精彩
比如《珍贵的泥土》中,作者想要讲明夏米工作的卑微,他这样写:“他曾换过许多微贱的职业,最后当了巴黎的一名清扫工。从那以后,不论到哪里,他总是闻到一股尘土和污水的气味。甚至从塞纳河上越过重重房屋飘到街上来的微风中,从林荫道上衣着干净的老太婆们兜售的一束束湿润的鲜花中,他闻到的也是这种气味。”用文学的笔法,写出夏米的微贱,表现出他的工作环境的味道等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想要写出一个家庭的不幸福,不和谐,作者在《第一篇短篇小说》里就是这样开头的,房子周围弥漫着浓雾,青蛙在聒噪,他的儿子们在胡闹,他本人的长相也是很不入眼,他的妻子轻浮,吝啬……这一切都让人在一开始阅读的时候,就在心中自然地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也是与后文的抒情格调相一致的。
当然,这部作品,也有一些过于专业的术语,读来比较吃力。“啃读”,总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