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父母忧 ——读《傅雷家书》有感

儿行千里父母忧,忧到何时是尽头?天下众多父母给出的答案应该是:这份担忧无尽头。

子女远行,犹如一个风筝,随风飘摇,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父母的视线里。尽管父母手中捏着一根思念的线,可是线那头的风筝已经飘摇在九霄云外了。这一别,可能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一生都难得再见一面。父母望眼欲穿,却又能如何呢?

每每读《傅雷家书》,每每品析这份爱子情深,我不由得感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不管他是普通百姓,还是著名翻译家;不论他的孩子驰名中外,还是露宿街头。这份浓浓的爱,真的如同一杯醇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香醇。

傅雷夫妇也会哭泣,为着儿子的远行,为着儿子的身影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而泪如雨下。他们像极了普通的父母,临别前依依不舍,一转身已是泪满衣襟。他们会为着儿子难得的短期归国开心很久,并加倍珍惜这难得的亲人团聚之幸福。

傅雷夫妇也会索要,索要孩子定期的回信,索要孩子定期回复的信件再详细一点,篇幅再长一点,好让父母通过这唯一的联系方式感知儿子的成长再多一点。当然,最让他们不好意思的是索要金钱上的资助。因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傅雷的翻译稿酬被大打折扣,他又被重病缠身,工作又不能够顺利进行。实在窘迫的傅雷夫妇开口希望儿子傅聪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好让他们度过这段最艰难的岁月。可是,他们又反反复复地强调:如果你也困难,那就算了。天下的父母啊,为孩子的付出,拿出性命都无怨无悔;请求孩子一点点的帮助,就觉得是天大的罪过了。

傅雷夫妇都很关心儿子的事业。他向老师的请教,他与身边人的人情来往,他的专业成长的土壤,他身边的事业伙伴怎么样,他召开音乐会的场次不要太多,要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和充电时间,挣的钱要有计划地花销,不要随意挥霍,甚至包括他弹奏钢琴时身体的细微摆动,等等,事无巨细,都在信件中一一叮嘱,唯恐有所遗漏,影响了孩子成为更优秀的艺术家。

傅雷夫妇很关心孩子的终身大事——婚姻问题。他们希望儿子能有一个相濡以沫的妻子,希望儿子能够帮助他的妻子不断学习,两个人共同向前发展,才有更长久的情感。他们希望儿子珍惜难得的优秀的女子,包括她的家庭,都要尊重和珍惜,让生活成为他事业的有力支撑,他的生活质量才更高一些。他们还亲自写信给这位外国籍的儿媳妇,从傅聪的饮食到他的事业,到家庭理财,到帮助傅聪克服一些困难,改正一些缺点,他们都一一向儿媳妇谈起。并且,祝愿他们的爱情长久、幸福、美满。

傅雷夫妇作为爷爷奶奶,他们可是对那个远在异国他乡的小孙孙爱得很深沉哪!奶奶给小孙子织毛衣,做衣服,一针一线里都融进了浓浓的关爱,这份关爱随着国际邮递,传达到千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看着小孙孙的照片,他们会爱不释手;看信件中说小孙孙的成长,他们会喜上眉梢;思念这一天天长大的小孙孙,却不能够抱在怀里表达一下亲昵之情,他们也会黯然神伤。

想想看,在这本家书里,傅雷夫妇真的就像人世间千千万万普通的父母一样,关心子女的饮食、起居、交往、学习、爱情、事业……他们会唠唠叨叨,也会反复叮嘱,甚至会牵肠挂肚。在他们的心里,儿子是永远的牵挂,即使他的事业已经非常成功,他已经在国际上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演奏使多少人如痴如醉,但是,父母还是把他看作自己的孩子。要休息好,要多学习,要与妻子携手向前……

儿行千里,梦想在更远处;父母担忧,永远在原地守候。

一遍遍地读《傅雷家书》,一遍遍地内心共鸣。

将来,我也会像傅雷夫妇一样,不论孩子走得多远,牵挂的线永远缠绕我心。只希望孩子能够越来越好!

后记:

我曾经和小姨交流自己阅读《傅雷家书》的感受时,这样说:“当父母的,给予子女帮助,总是觉得天经地义;而一旦要他们伸手向子女索要帮助,就会觉得特别难堪。就像傅雷,到了经济那么窘迫的地步,还觉得向儿子傅聪要一点资助是很不好意思的事情。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觉得他的儿子应该知道父母的生活那么窘迫,可以主动帮助一下啊。”在一旁的女儿说了自己的观点。

细思量,挺有道理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儿行千里父母忧 ——读《傅雷家书》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