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楼适夷《代序读家书,想傅雷》
图片
读不同的书,感受也是大不同:有些让我读了热血沸腾,坚持不懈地朝着梦想努力,尽管很难;有些让我读了内心压抑,一股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只有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才能够无愧我心,尽管需负重前行;有些让我读了欢欣鼓舞,为一个时代的发展,一群人的成长而拍手叫好,尽管成长路上也有速度较慢的人……
2017年的暑假,我读《傅雷家书》,自然而生的是这样一种感受:时时联想到我的父母,我自己和我的女儿。书中很多地方让我时而掩卷深思,时而微微一笑,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心中绞痛。带着诸多复杂的情感,写下这一篇读后感想。
联想到我的父母,他们有与傅雷夫妇相似的地方。
总怕给子女增添麻烦,应该是天下众多父母的共同特点吧。为孩子做一万件事情都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而子女一旦为自己做一点事情,哪怕很小很小,他们就会惴惴不安,甚至惶恐于自己给子女添了天大的麻烦。
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傅雷,这位优秀的文学翻译家,文艺和社会评论家,经常在经济上出现危机,连正常的物质生活都难以维系,他还需要吃药治病,捉襟见肘的情形是时常有的。实在无奈,不得不提笔给儿子傅聪写信,需要儿子予以经济上的帮助时,不论是爸爸傅雷还是妈妈朱梅馥,都带着一颗惭愧的心,还有一份惶恐不安,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给孩子制造麻烦。在1965年,傅雷“工作时头脑发热,空洞好似一张白纸”“八月恢复工作,到九月底忽然眼睛发花,每分钟都有云雾在眼前飘动,不得不又放下工作”,稿酬也被限制为只给初版一次,再版稿酬全部取消,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系的时候,母亲朱梅馥给儿子傅聪写信,表明需要经济帮助时,一再说:“希望你冷静地思考一下,不要单从感情出发,按照你的实际能力,每月汇多少。若有困难,再少些也行。”“孩子,你深知父母的为人,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肯在这方面开口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想必你很理解。”
我的父母啊,在这一点上,也是这样的。他们为子女做多少贡献都无怨无悔,但是需要子女做一丁点小事情,都会觉得过意不去,似乎是给孩子们增添了多么大的麻烦。去年,我妈妈在下楼梯的时候,不小心扭到脚踝,踝骨骨裂,不但肿得老高,连正常走路都不能。我带她去初期检查,打石膏,后期复查,换药,觉得这都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可是妈妈却一直自责:“你看看我,都不会走个路了,还给你添麻烦,你工作这么忙。”后来,她的脚伤还在恢复中,我爸爸又住院了,妈妈就那样一瘸一拐地楼上楼下给他办理各种手续,还在医院照顾他。妈妈骑着电动车奔波在家与医院之间,却没有一句抱怨。就是因为她要减少儿女们去医院的次数,因为怕孩子们工作忙,来回跑再给累着。可是她忘了,自己还是个病号呢!
有时候,爸爸打电话商量着说:“丽红,咱们出去转转吧……”每一次都是爸爸刚刚开口,电话里的妈妈已经开始阻挠了:“不去啊,不去!丽红,你爸爸闲的,你们都那么忙,出去转什么转?……”然后就听见他们在电话里争执了。我知道,住了几次院的爸爸,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想要自由地坐公交到某个地方,已经不是一件易事,他就被禁锢在了楼上,楼下,小区门口,就这么狭窄的活动区域里。他总想出去走走,想到我舅舅的“金凤岭生态园”去看看,想买点笨鸡蛋给姥姥姥爷送过去。可是妈妈呢,就怕麻烦我们,她总是阻拦爸爸,甚至说,他们可以坐公交去的。想想看:骄阳似火,路途遥远,除了倒车,还需要步行太远的路程,妈妈身体挺好,可是我的爸爸可能够走动?妈妈呀,养儿女不仅仅是为了奉献爱心的,享受儿女的回报也是天经地义的啊!
唉,傅聪的爸妈,我的爸妈,天下多少子女的爸妈,不都是这样子的吗?他们很不能倾尽所有帮助孩子成长,少让孩子受委屈,轮到自己的时候,吃多少苦都无所畏惧。可是让他们向孩子索要一点点帮助,哪怕只是短短时间的陪伴,父母都像犯了多大的错似的,惶恐不安。
读着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家信,作为一名十二三岁女孩的妈妈,我是特别能共鸣的。
思念远在他国的孩子,那是一定的!傅聪是优秀的,优秀的他与父母的地理距离隔得好远!所以,他的学习,他的演出,他后期的艺术成长,他的定居,他后来成立的家庭以及他的宝宝,都是爸妈心头永远的牵挂。在那个时代里,电话不方便,最好的通讯就是写信了。一封封家书,饱含着父母对子女的千叮咛万嘱咐,挂在心头的千般不舍,万般担忧,都充溢在字里行间:
爱国是任何时间都不可忘记的,多尊敬师长,要有感恩之心,去别人家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减少演出,加强学习”,多读中国古典文学,像《人间词话》《世说新语》等等,多到郊外走走,多去参观博物馆,以便于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学习节约,会理财。与妻子弥拉要和谐相处,要多多帮助妻子进步等等!
思念,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的思念,就蕴含在这一封封的信中,把信的分量都给加重了很多啊!
我想,假如我的孩子远离身边,我的思念也不会比傅聪父母的少啊。希望,我能够像傅雷一样,能够对孩子的事业有一些帮助。所以,我觉得自己要一直在学习与成长的路上奔跑。我也会絮絮地千叮咛万嘱咐,从安全、学习、恋爱、成长、人品、交际等等,事无巨细地叮嘱。哪个爸妈想让孩子走弯路呢?哪个爸妈的爱不是事关柴米油盐呢?哪个父母不是想着,只要孩子一切都好好的,自己就欣慰了呢?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妈妈经常打电话来,叮嘱我一定要休息好,工作不要太拼命了。其实,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家琦琦的班主任去世了。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颇受家长和学生爱戴,还那么年轻,他的女儿还在上大学,他就得癌症去世了。妈妈总是害怕她的女儿也这么个样子,所以那一段时间,是妈妈打电话来最频繁的阶段。因为爱,所以怕;因为怕,所以要反复叮咛。
想到了我的女儿。
终有一天,她也会因为求学、工作、生活,渐行渐远,只留给我一个背影,几条短信,再有的就是无尽的思念了,因为她要忙碌太多事务。我想,她将来一定能够懂我的心情。越是优秀的人,越能够明白亲人的苦心,越能够自律。就像傅聪,他能和父亲谈艺术修养,父子俩经常有真正共鸣的。我想,我的女儿也能很懂大人的心,给亲人一个更稳妥的反馈。她一定能把自己的心怀敞开,与父母沟通,并且日渐成熟。
我的女儿啊,对于你将来的发展,我是矛盾的,和很多父母一样。就像一位教授在讲座中说的,他们小区门岗师傅的两个孩子虽然没有太大本事,但是一到过年过节就带着孩子们来了,把个小屋挤得满满当当,一家人吃着家常饭菜,热热闹闹的,非常开心;楼上一对教授夫妇,孩子在国外。过节时候,简单吃两口饭菜,就剩下看电视节目来听听声音,打破一下家里的冷清了。
既盼着孩子有出息,又想着孩子不要飞得太远。唉,这份纠结,很难轻松解开的啊。
《傅雷家书》中的每一封信件,真的是在用心,用情,用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来完成的。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分别时的不舍,即使是男人,作为父亲,傅雷也是止不住泪流满面的,因为一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
“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呵护孩子的成长,这是父母的真切心声啊!
“我们历来问你讨家信,就像讨情一般。”父母对于孩子的来信是多么的渴盼!
“你是对得起祖国的儿子!”在外的儿子对祖国时刻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是父母特别满意的一点。
“对于能否有一天亲眼看见他(指傅聪的儿子凌霄),拥抱他,把他搂在怀里,我可一点都不抱希望……”在傅雷夫妇即将走上不归路的前夕,他们也满怀着对孙儿的思念和想亲近却不得的遗憾。
在新的初中部编语文教材中,《傅雷家书》是中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其实为人父母者,亦可以共读之。让我们在书中找到自己教育子女的影子,感悟一些更有深度的教育内容,我相信,这对于父母,对于子女,一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