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毛姆短篇小说集《风筝》

✿推荐毛姆的文章,从《午餐》开始。

细腻的描写,冷静的描述,不动声色的讽刺,让人回味无穷的情节,展现了一个虚伪的、贪吃的、耍小聪明的女“粉丝”,刻画了一个经济拮据的、爱慕虚荣的、被女“粉丝”牵着鼻子走的、最终一顿饭之后口袋比脸还干净的男主角,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又深刻反思。遂推荐给学生及其家长共读,反省强烈。于是开始在网上搜索毛姆的文章阅读,直到在新华书店发现了毛姆写的这本短篇小说集《风筝》。

✿此书很有欧·亨利的结尾风格,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像《万事通先生》结尾处,凯兰达居然为了保护一位女士的面子,甘于在和这位女士的丈夫打赌中自言眼拙,输了100美元,从开篇就让人讨厌的“万事通”先生一下子变得可爱起来;像《患难之交》结尾处,貌似善良、温和、优雅的爱德华·海德·伯顿一句“当时我的办事处里确实没有空缺啊”,就暴露出了他对于来向他求助的赖内·伯顿的捉弄,而且他是明知道赖内伯顿一定会在湍急的水流中淹死的,还要让其游过这一段地段之后才会帮助他;像《红毛》一文中,一个男子遇到了一个严重肥胖变形的、动作缓慢迟钝的船长,居然是自己妻子一辈子都念念不忘的、让自己吃了一辈子醋的昔日爱人,当然,妻子也已经成了又胖又老的土著夫人。每一篇小说,读到结尾处,都让你觉得:“哎,结尾怎么是这样子呢?”再一想之,“哦,结尾就应该是这样子啊。”

✿此书的小说涉及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心理问题。《风筝》一文中的男主角赫伯特,宁可坐牢都不付给他的妻子生活费用,就因为妻子毁坏了他的风筝。文章一开始就提到了弗洛伊德,结尾处又这样来解释男主角的心理动机:“他以某种奇怪的方式使他的自我与如此自由飞翔、远远高于他之上的风筝产生了认同, 而那种感觉就像是从现实生活的千篇一律和单调乏味中逃离了出来。 也许正是为此, 以某种朦胧而又混沌的方式, 它就代表了一种自由和历险的理想。”

✿作者的悲悯之心也在文章里有具体的体现。对于《诺言》中的伊丽莎白·弗蒙特,作者细细描绘了她那颗破碎的心,她那让人肃然起敬的爱情宣言:“你什么时候想自由了,我就给你自由。”

✿讽刺的手法,更是这些小说必须关注的亮点。对于《蚂蚁和蚱蜢》中,男子因为那个游手好闲并经常在经济上“剥削”自己的弟弟突然交到好运——娶到富有的老女人,老女人突然去世,留给他优越的物质——而暴怒;《三个胖女人》中,因为来了一个随意吃喝而不怕发胖的女人,她们三个人的关系变得微妙、紧张,瘦女人走了,正在拼命减肥的她们三个拼命吃喝,居然又和谐如初了。

✿冷静的思考,在小说中比比皆是。《吞食魔果的人》,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美丽、洒脱的生活,在三十五岁的时候,就买了一份二十五年的年金保险,辞职来到了美丽的地方。到了六十岁,他居然还没有死!问题来了,没有钱了,人还没有死!之后六年中他可怜地过活,自杀未遂,苟活于世,最后孤独死去。有没有绝对的自由?有没有绝对的洒脱?读者自可静静思考。

✿极具讽刺意味的语言,亦是毛姆小说的一大亮点。读《午餐》中,“我”为花费太多而紧张,尴尬:“不过,桃子真是还没到上市的季节啊?天知道它们得值多少钱。可过了一小会儿,我也知道它们值多少钱了,因为我的客人,边说着话,边心不在焉地拿起一个来。”“我”这个“一顿只吃一个菜”的女客人,不但点鲑鱼,还点鱼子酱,点香槟,点冰淇淋,点咖啡,点新鲜的桃子,点芦笋……点到我的兜里只剩下三法郎给侍者小费了。剩下的日子,“我”还不知道一天三餐在哪里着落呢?

好书推荐,毛姆的小说集《风筝》,大家共分享。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好书推荐】 毛姆短篇小说集《风筝》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