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好久不见。
前阵子和同学聊起关于书写生活的话题,工作不久的我们一致认为,人生,除了工作,一定还要有生活。自然笔记是我开公众号以来写的最多的话题,断断续续差不多快要两年了。第二年似乎没有多少“长进”,起码离自己的目标着实远着呢。尤其是工作后,自然笔记系列似乎都快被搁置了。绝大部分对自然的碎片观察,都流落在微博或者朋友圈的只言片语中了。更多的时候,它们融在了我骑车或行走的时光里。
十月底的魔都,行道树里头,无患子是最初那一抹秋色。金黄的叶子总让人以为是生活在油画里。也因为无患子,去培训的日子其实是有盼头的。车少、人少、安静的街道,没有繁杂事务的侵扰,有好几个瞬间,我甚至喜欢上了那条路。与无患子做邻居的,是乌桕。原以为魔都乌桕少见,没想到那条路上种满了乌桕,还是会结籽的乌桕。乌桕籽可以榨油,这也是从爸爸口中得知的,后来在周作人的散文中再次看到,便也记住了。我的内心,好像隐隐约约对于某年以后的历史很感兴趣,换句话说,对于某些年代,我充满了好奇。它们离我不远,可现实的变化只能用“天翻地覆”来形容。谁知道呢,统一时间其实也就是两三个世纪以前的事情。每每想到这些,我都觉得人类真是个神奇的存在。乌桕叶还没有红。家里的乌桕在春天还是个只有十几厘米高的小树苗,现在已经有半人多高,中旬回去不知能否看到它的红叶。悬铃木已经在陆陆续续落叶了。悬铃木落叶的状态,总有一种富家子弟突然有一天遭遇了家道中落的感觉,中间来不及有一个过渡期。水杉只在坐车时匆匆见过,叶片还未变色。
零零散散,也只能记得住这些。我的银叶菊,经过上次大修之后,现在长势匀称,我很满意。只不过那盆长寿花,又命丧我手。果然菊科对我最友好,我爱菊科。昨天买了乒乓菊,餐厅阿姨以为我拿的是假花,说真花有开那么好吗?有的。圆滚滚的,放在书桌上,疗愈+10。哎,真是想再看看小时候见过的菊海啊,一大片洁白的杭白菊,清香无比。哦,既然说到杭白菊,想买正宗杭白菊胎菊的,可以找我~表哥(本文文末留言或私信)。
回归正题,其实我打开电脑是想写关于阅读的,写着写着就跑题了。阅读是我的氧气。N多个加班的夜晚,我都想放下手头的一切,安安静静看会儿书,但,不可能的。《乔伊斯传》看了一个多月都还没看完,但乔伊斯和他爸爸真的好搞笑啊,乔伊斯一定是遗传了他爸爸。乔伊斯的爸爸,要是放在如今我现实的生活圈子里,那肯定是非常讨人厌的角色,可就是因为他在书里,过去的世界里,这个角色就变得吸引人起来。看到现在最搞笑的是,乔伊斯拥护社会主义的原因居然是想快点实现共产,这样他手头拮据的难题从此就迎刃而解了。乔伊斯和他爸爸一样,花钱大手大脚,还特别会装可怜向他妈妈要钱,真的是”戏精”本精没错了。也惊叹于乔伊斯的运气,那个时代的文学大咖们,都是乔伊斯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虽然乔伊斯很多时候都对他们的建议不屑一顾。后来怎么样,还没有看……
趁打折,前几天又剁了手,买了一大堆“想读”的书。最先看的一本是叫《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书名看起来非常鸡汤,一点也不符合我以往的阅读风格。没错,我不是给自己买的,给小孩子们买的。他们看了之后有没有所谓的收获,也不是我最关心的东西。愿意打开这本书这一行为本身,大概是最关键的。但给沈boy看倒是非常不错。我自己读完后,觉得是个不错的工作素材,尤其是书中对于公共生活的讨论。后来又看《时间的秩序》,之前看过作者写的《现实不似你所见》,讲量子力学的。两本书看完其实我还是一头雾水的,物理,太难了。但对于打破思维惯性来说,确实是好书,值得一看。现在在读的,就是《寻路中国》了。上海译文的纪实系列似乎还不错,打算把该系列里的好书都读一读。《寻路中国》,其实非常适合当工作素材用,不过也只能等下一年了。从一个外国记者的视角去看我们风云变幻的改革故事,既心酸又无奈。对汽车一无所知的我,从这本书里知道了奇瑞汽车是如何开始的,可以说非常有中国特点了。黄土高原的保水固土等项目,和现在有本质区别吗?没有。村落的萧条,还在继续着。前几天,偶然得知云南某地的教育与扶贫工作,惊叹于我对外部世界的无知。偌大的国土,还有多少这样的故事呢?
啰啰嗦嗦的流水账,结束了。我们下次见。
牧歌式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