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民族历史的悠久,民族性格的勤奋聪颖,造就了如繁星之数的各领域之大家。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社会动荡的时代,却也正是诞生伟大思想、造就不朽思想家的时代。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每朝每代都有很多学问见识出众、思想成就斐然的思想家青史留名,他们的思想在历史舞台上流芳百世。

  

毫无疑问,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和儒、释两家一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对于我国社会的影响持久而深远。

道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作者,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477年间,原名李耳,字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写的《道德经》虽然文辞简炼,所蕴含的道理却至深至远思想深邃,他告诉我们,懂得了自然,也就进入了道的玄妙的大门。它充沛表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用不多的字数,论述了道家对事物的产生、开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根本思想,文约意远,字字珠玑,句句精辟,千百年来不知启蒙了多少人的心智。

要理解老子思想,首先要明确老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道,理解了“道”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的是两个道,一个是“天地之道”,一个是“君之道”,老子把统治者之道称为“德”,统治者依照天地之道实行领导应有的“德”行教化。老子开篇就说了“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出自王弼本第一章。这个总起句揭示道的不可命名的根本属性,要求人们不要执着于道之名,而是要通过道之名理解万物开端时的状态。老子以他的理性直觉,用中国古代的思想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道”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义的名词,它有时似乎在显现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宏大的原动力;有时又在我们面前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又或展现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活力。

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入的体察,这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察看和一种激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而至。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

在老子的思想中,大道至简的思想体现的极为深刻,越简单朴素的越是真实深刻的,真言不美,善者不辩,知者不博,因为简单朴素符合大道。有些话,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有些道理,不必声高,不必争辩;有些思想,知识不必广博。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为外在的华美诱惑所迷。

道家文化在产生和长期的开展、成熟的过程中,浸透到了认识形态的许多范畴之中,如今,道家文化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退出历史舞台,它已牢牢地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

想要修身养性,一部《道德经》就足够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道德经》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