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 | 《爱、毁灭、新浪潮》读书笔记

“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

永不会精疲力尽的法国新浪潮代表人物让-吕克·戈达尔,在本周二溘然长逝,享年91岁。自此,法国新浪潮的时代结束了。

成为不朽,然后死去。戈达尔的一生是传奇的,他以其独特叛逆的影像风格,挑战了传统的电影架构,创造了无数影像艺术的不可能。

今天,我们选取《爱、毁灭、新浪潮》的部分内容,以二十世纪法国电影做帷幕,同读者们一起感受这个爱与追寻的故事,回味这段迷人的时光。

《爱、毁灭、新浪潮》节选段落

“我对自己的出身一无所知。我出生在巴黎,不知道母亲是谁,我父亲是给女明星拍照的摄影师。父亲临终前向我吐露了一个秘密,我的出生源于一个电影之吻。”

我在整理身旁胶片的时候,意识到我还没有看那个在橡皮膏上标注着“尼斯”的短片。我把它装进放映机里,等了几秒钟,当第一幅画面在机器噼里啪啦的声音中颤抖地出现时,我几乎喘不过来气。还是同一个高个子的年轻女子,她在水边。她没有牵着任何小孩子。她仅仅是在走着,一个声音建议她保持自然的状态,我猜测那是父亲的声音。

在我看来她与麦莉丝惊人地相像,像到我以为这是特技摄影。时间向过去倒带。回到四十年前,麦莉丝是让· 赫克特的情人吗?她是我的母亲或者姐姐吗?电影里最后的画面出人意料。摄影机里的画面完全陷入一个小教堂的黑暗之中。我父亲把几个彩绘玻璃窗取入镜头中,这些玻璃窗中描绘的是耶稣一生中的那些重要的片段。我意识到这张胶片是用彩色镜头拍摄的,这在这些胶片中是个例外。阳光温柔地落在玻璃上,那是傍晚的光线,使徒们的衣服给人以天鹅绒和蜂蜜的感觉。陌生女人溜进小教堂里的一排排座位里面。录像是无声的,这让她看起来更像是迈着猫一样的步子。然而这一会儿,比起她高挑的身材,我父亲似乎对昏暗中彩色玻璃窗上的流光溢彩更加感兴趣。他必然会去探求上帝之光。

之后,电影在一幢简朴的白色建筑的正面外墙结束。强烈的对比使我闭上了眼睛。我差点没有看到镜头对准了三楼的一扇窗。这是一扇镶着铁栅栏的窗。栅栏后面,曾经站在天使湾那里的年轻女子缓慢地挥着手。在她的脸上看不到什么,除了疯狂的眼神。

第二天早晨,我给信息服务处打电话,想要知道路遥医疗研究所现在的电话号码。接线员寻找了很久,回答我说关于这个名字没有任何相关信息。科西蒙医生也不存在。当天下午,我乘火车去波尔多,并租好一辆那里的汽车。我提前向莱昂·瓦勒斯贝尔打招呼,说我一两天内会不在巴黎。我离开的时间或许会比这更长。

我缺乏睡眠。火车刚过了郊区的隧道,我在列车的摇动中潜入了一个奇怪的梦境中,那里还有我的父亲。在让·赫克特快要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他曾继续研究光的来源。他还在那些自己做过批注的纸张上描述过自己曾如何饲养蝴蝶,他把它们关在一个用布做隔板、有洞孔的小暖房里。他通过邮寄的方式弄到一些有着蓝色翅膀的蝴蝶,它们的翅膀发出的光很像二极管发出的冷光:有大闪蝶、凤蝶,特别是霾灰蝶,还有一些漂亮的标本,在夜晚闪闪发光。父亲知道这些蝴蝶用翅膀上细小的反光镜接收到太阳的光芒,再把光反射到黑暗处,形成神奇的蓝色的光环,在夜晚的场景里穿透黑暗。他曾把两只美丽的大闪蝶和一只霾灰蝶放到演员上方,蝴蝶扇动翅膀的时候,不时地照亮了演员的脸。

促使他从黑白转向彩色的无疑就是这种蓝色的魔法,特别是当他第一次在取景器中捕捉到罗密·施奈德的面容的时候。他的要求没有变。他认为自己没有辜负太阳的光辉,通过在这张脸上使用这种颜色—一种极地的颜色,“罗密绝对会反光”,一天他对我说了这样的话,却没有任何解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罗密·施奈德都是我的母亲,仅仅是因为父亲说到她的时候充满了喜爱之情。我不知道在他的眼中,她只不过是那些蝴蝶中的一只,显然是最美丽的那一只。照片,这就是她的捕获者。

从纯粹的黑与白—有时候会被香烟上的烟雾弄得模糊不清,过渡到暗淡的蓝色,例如《三兄弟的中年危机》的片头字幕中就少有地开始使用了蓝色,罗密在其中只出现过一幕,被灾难和酒精所消磨。在爱(aimer)与毁灭(abîmer)之间,我父亲说,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别,美丽的、小小的“b”。让·赫克特喜爱某些人的脸,还有一些人的脸被他毁灭了。他从来都不拍摄我的脸,他把我的脸怎么了?每次他用“我的天使”来叫我的时候,我都会打一个寒战。这就是我对于他的意义:一个来过、人们却看不见的人,一段沉默,一种缺席。在我父亲拍摄的所有这些女人中,现在她们都像礼拜堂里的花束一样凋谢了,我想他特别喜欢她们的缺席。她们眼神里的透明。我猜测倘若可以的话,他会在整个生命中用逆光拍摄那些女主角,就像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一样,猫的微笑,却看不见猫。他或许会把她们带到阴影里,用阴影突出她们的外形。他或许会跟随着艺术家们的偏好,在观看游泳者的时候,描绘着溺水者。他收集着照片,好像是在寻求着证据,用以抵抗流逝的时间。然而所有这些女人都在他的同意下最终从他身边消失。他远远不是为了看透她们的秘密,他享受着照片越积越多的乐趣。

当我从昏昏沉沉中清醒过来的时候,火车开始减速。列车员的声音在报站:圣让火车站。我凝视着从我身边走过的旅客们,惊奇地发现里面既没有我父亲,也没有罗密·施奈德。

推荐阅读:

《爱、毁灭、新浪潮》

推荐阅读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巴黎。

吉尔·赫克特打生下来就没见过自己的母亲,他的父亲是有名的剧照摄影师,与侯麦、特吕弗、夏布洛尔等众多新浪潮导演合作过,但吉尔和父亲的关系始终冷淡而疏离。父亲猝不及防的过世也带走了母亲的秘密,吉尔对自己的身世越发好奇。出于虚荣心,也出于父亲的职业,他始终相信自己的母亲必然是某位电影明星。

随后,他开始在幽暗的电影院一部部回顾当年新浪潮的佳作,试图找出他的母亲。一场电影院的邂逅让他陷入一段热恋,麦莉丝是联合国的翻译,同时也是一名妻子和母亲。在欲望与挣扎之中,母亲的身世也逐渐明朗:火红色的头发,精神病患者,纵火案的逃逸凶手。这一切特征都使他想到自己的情人,他惊恐地发现麦莉丝竟与自己的母亲如此相似……

赫克特父子的故事将带我们重新审视现代人亲密关系中的种种精神困境,这困境中有混沌与痛苦,也有甜蜜与慰藉。此外,它暗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亲情之痛与爱情之痛也许始于同一种痛,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结果。于是我们终会发现,理解爱情,就是理解亲情;理解他们,也是理解我们自己。

本书是作者首部引进中国的作品,该书于2007 年荣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Prix Femina)。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 | 《爱、毁灭、新浪潮》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