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布置给新的高一学生的第一个“作业”,也是一个注定要坚持三年的“作业”,仍然是抄写。
早些年最初设置这个“作业”,还是缘于苏轼带来的启发。苏轼的学问知识、著作品行,大家是耳熟能详的。但他是怎么学习的,估计就不甚了了的。其中有这么一件事,说有一天,一个名叫朱载的人来看望苏轼,他等待了许久,苏轼才急匆匆地走出来。朱载诧异地问苏轼忙着在做什么。苏轼说:“我在抄《汉书》。”当时的苏轼已是文章流播,名满天下。所以,朱载听到这个回答很是惊奇,就问:“像您这样的大文学家还用得着抄书吗?”苏轼说:“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苏轼已经成名成家、独步文坛了,但无人望其项背的他仍是如此刻苦用功,真令人佩服。而后来,更知道了许多名人也做过同样的事情,诸如三国时候的阚泽、宋代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明初三大家之一的宋濂、清代章学诚的父亲章镳、文学家鲁迅等,而且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我自己也做过,自认为获益良多,再加上对当今语文教学和学生成长环境的认识,就更坚定了信心,从而一直做了下来。
关于抄写,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是这样:纸张是三百字的稿纸(二百字的格子过大,四百字的格子过小);内容不限(可以是课文、课外美文、文言片断、古代诗词等等);每天一页(包括周末、假期)。
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原因,自然是面向应试的。我经常说一句话:“电脑阅卷的背景之下,字写得不好就是一场灾难。”而高中生的字却写得普遍不好,至少是不够工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大部分学生没有系统地练过字;由于小学、初中作业太多导致学生写得极为机械,极为迅速,字也就越写越差;心浮气躁,难以宁静,贪急图快,养成了习惯……。这样的字拿到考场上,无论如何是会大面积地失分的。为了一个三分的选择,苦苦地训练,结果还不一定能拿到,而倘若写得一手好字,简答题和作文则会占极大的便宜。这门功夫,到了高三再临时抱佛脚那肯定是不行的,而着手于高中伊始,则有效得多。
第二个原因,则承前面写得不好的第三个原因而来,那就是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安静下来。我们现在迎接的学生是怎样的学生?是信息泛滥、资讯弥天的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是被手机、电脑搞得心绪纷乱的学生,是被焦虑的现实尤其是父母搞得心烦意乱、焦灼不安的学生,是被学习的压力逼得惶恐迷乱、终日戚戚的学生。而我们知道,一颗纷扰的心灵,也就是容易被外物诱惑的心灵,也就是难以沉静地去思考一个问题、难以专注地品味一种生活的心灵。而学习所需要的第一个品质,就是“静”。“学须静也”,不驰骛于外物,从古到今,从中到外,都是哪怕只要有一点小成就的人都特别强调的观点。儒家思想中将关于为学的品性归结为七个字,即“知止定静安虑得”,“得”是结果,而其中的“知止定静安虑”六条,则无不与摒弃外界的干扰,保持一颗凝定的心灵有关。这一点,直接就能从写字上体现出来。当一个学生能够认真地写一笔整洁的字的时候,就说明他是安静的;相反,当一个学生满纸飞鸦、勾画涂改、处处污迹的时候,他的心境显然是纷扰的,狂乱的,焦躁的。强调写一手好字,首先强调的就是让自己回归宁静,——因为专心写字而由乱而静,不但对于完成其他学习任务有所帮助,而且也是一种终生受用的修炼功夫。有关这一方面,我曾调查过,一些成绩不错的学生,往往在晚上写其他学科作业前写一张纸的字,这样做能让他们安静下来,从而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三个原因则在于,我们把书提供给了学生,把各种资料提供给了学生,即使是一些用于积累的材料,也印刷给了学生,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拿过来读就可以。读,或一目十行,字斟句酌,或观其大略,或细嚼慢咽,方法各异。但抄却只有一种,那就是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地做,手脑配合比只用眼看脑想要来得实在。抄书,不一定要背诵,但等到抄完,会发现无论是内容还是文笔,都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养是极有帮助的。与此相关,抄有利于消化吸收。许多学生虽然常看书,但效果不大,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彻底消化,而在抄书的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会查寻;碰到不懂的问题,会思考;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是从学生的手下过的,抄写的过程,也就是再创造的过程。一般的读书当然也有这样的作用,但没有直接抄书这么坚实。为了更有效地落实这两者,我一般还要求利用早读将自己抄写的内容读一读,自己写的,自己再读,效果当然要好得多。
第四个原因,则在于能很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坚持这么多年,我发现学生抄写时的内容有这么几个方面:其一,课文,这样的学生,踏实认真,但显然阅读不广,有的甚至手边连一本有价值的书也没有,这就需要引导、推荐;其二,名作,这个名作当然是他所喜欢的名作,是经常读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这就需要鼓励,并且也可以展开探讨;其三,答题技巧和方法,很有意思的是,哪类题型学生不太熟练,他们一般就抄哪一类题型的,尤其到了高三,这当然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这就需要教师出面予以进一步的指导了;其四,也是抄写最多的,是贴近考试的文章和材料,这是显然有助于应试的。由这些动态,大体上也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势利导,很是有效。这中间,最突出的,则在于能掌握学生一段时间的心态:本来比较大的字突然变小了,本来工整的字突然变得潦草了,本来能很好地完成突然出现了间断,这都说明学生近期的思想和状态出问题了。这个“作业”,我很看重,所以一般都是面批,看到类似的问题,能很轻易地由写字切入与他的心情、心理的交流,不但沟通了感情,而且让学生能很快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一旦高中毕业,就把其他所有的作业当作废纸卖了,但他们用心抄写过的那一大摞稿纸,却大都舍不得丢弃,而是珍而重之地保存了下来。只因为这个“作业”就像日记一样,最能反映他们三年的学习情况,最能代表当时他们的志趣和爱好,也最能作为一种有意义的纪念在以后回首时屡屡想起并且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