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之所以穷
贫困人口每天只有不到一美元的收入,他们为什么贫穷?这本书中的两位学者的调查给出了惊人的答案。
1 穷人缺少有效的避险工具
缺少规 避风险的手段
1)穷人生许多孩子的目的是抵抗风险:养儿防老
这种方式限制了财富的积累
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降低生育率且让歧视女性的现象大幅下降
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
2)婚姻是穷人规避风险的另一种手段
3)借高利贷:
A 穷人无法从正规银行借贷
B 小额借贷公司为降低风险补偿死账损失会提高利息
C 贷款机构会对借贷对象进行仔细调查,导致借贷利息上升
2 缺少远期规划
原因
1)教育回报周期太长
2)对子女教育与养老的不确定性
穷人宁愿将钱花在可见的目标上,你的身价取决于你的核心能力而穷人为讨生活会多打几份工,导致缺少核心能力(缺少专注力)
医生在穷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让他们眼前过得愉快一点
没有远见会加剧贫苦
贫苦也会造成没有远见
人的压力与大脑中一种名为皮质醇的刺激正相关。皮质醇升高会影响大脑部分区域:前额皮质类扁导体,海马区。这些区域与认知区域相关。高皮质醇影响认知决策
3 执拗和偏见
对超出自身认知水平的东西缺少开放的心态
更愿意用直觉和情绪而不愿去学习和了解
感悟
其实我们和穷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们犯的错误,我们也在犯。我们和穷人的唯一区别是我们有相对完善的福利体系。贫穷的本质是人性使然,用理性的思维去避免人性中的短视。避免用直觉思考问题。
避险手段的落后,导致经不起风险的打击,很容易致贫返贫;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导致看不清大方向,甚至可能跑得越快距离目标越远;对未知事物的偏见,导致无法吸收新知,看不清现实,更谈不上预测未来。如此,穷人几乎不可能翻身。哪怕极少数人获得意外之财,由于意识没有转变,也很难守住财富。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我们的认识的范围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小得多。我们的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不用想着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氯。下水道自行运转,我们甚至不知道是怎样运转的。我们大都相信医生会尽力为我们服务,公立医院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让孩子接种疫苗。即使我们出于某种原因没给孩子接种疫苗,他们可能也会安全无恙,因为其他所有人都接种过了。如果我们去健身房,我们的保险公司会奖励我们,因为他们担心没有奖励我们会不去。而且,或许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无须担心是否有下一顿饭吃。换句话说,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些能力”。
一条脱离贫穷的道路
用心看下面的信息,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一、资产与负债
同一件东西,是资产还是负债,因人而异,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例如:养一台车的费用除了车身价,还有保险、保养、油费、过路费、停车费等开销。明显属于上述“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对于很多人而言,这属于负债。倘若将车辆用于运营增加收入,且收入大于支出,属于资产;若车辆使用时间长,养护费用增加,运营收入小于支出,属于负债。
搞清楚资产与负债的区别与联系,多体悟身边的事物,归类整理。将“断舍离”思维运用到生活中,减少负债,增加资产。
二、高维度思考模式
先举个例子,一维空间(直线):一只仅能朝前看的毛毛虫,发现前方1米处的食物,奋力向前爬;
二维空间(平面):用二维看,在毛毛虫左侧0.5米处也有相同的食物。掌握二维空间,可轻易胜过活在一维空间的生物;
三维空间(立体):用三维看,在毛毛虫正下方0.2米处还有相同的食物。掌握三维空间,又轻易击败活在二维空间的生物。
因此,高维度认知在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低维度生物几乎不可能胜过高维度生物,因为在高维度生物眼里,低维度生物的一举一动尽在眼底。这一点,在刘慈欣的《三体》中也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高维度思考模式,与心理学的“元认知”或近年常说的“上帝视角”有相近的意思。通俗讲,即站得高、看得远。分析现象、思考问题,想像自己超脱于现实世界,用第三人称看世间万物。多角度思考,有助于更透彻理解事物,归纳并掌握运行规律。
三、知行合一
脱离贫穷,即实现身体、心灵、金钱的富足。这里,我们要运用一个重要的工具——复利。
两个年轻人,一个在23岁开始每年投资10000元,直到45岁,每年按照复利15%的收益增长;另一位年轻时候活的自在,32岁才开始投资,为了弥补往日失去的岁月,他每年存20000元,同样按照15%的复利计算,当二人都到45岁时,你认为谁的钱更多?
答案是:23岁开始投资的年轻人
下面是一些注意事项(23岁就应该开始注重下面的三项):
1.身体健康
2.知识积累
3.财富积累
具体怎么执行,每个人的方法不同,具体就不一一展开介绍了。行动吧,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