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读书笔记

刘子超 /2020 / 文汇出版社

对社畜而言,游记是再好不过的精神旅行代餐。

想起虹影曾在自传性质十分强烈的《饥饿的女儿》序言中提到,非虚构文学如今得到越来越多的喜欢,其间最重要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虚构的文学正在大面积地从现实撤退,尚未撤离者也正以中庸的温情和精致的美学遮掩了我们共同经历过的生活的残酷与艰难。而我越过耽于阅读虚构题材的2020,在新年的开头读到这样一本非虚构游记,似乎正好是以现实照映了现实。

有次跟思含说,我其实根本分不清这些地方,乌兹别克、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曾学过的地理都交还了老师,我现在跟随的是另一位向导。这是真正的文化苦旅,又不乏浪漫主义,因为对于人类而言,出逃的需求是那样真切地存在着。

工作后的很多时候,遁离生活的需求要远远大于遁离【此处】的需求。但此书带来的是一种更具现实力量的鼓舞:远方的生活,同样能够让我遁入另一个世界。

在那些更贴近自然深处的地方,人们追逐水草与阳光,建造起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堡垒,这种生活真切存在着,仅凭观望,便足以完成我对当下生命形式的一种叛逃。

也喜欢看作者在旅行中遇到各种人,与他们交谈、喝酒,旅途中的一次次萍水相逢,像散落在高原天空上的点点星辰。

“一缕光线飘进帐篷,带来外面世界暴怒的回响。”

人与自然、与人、与文学世界的交接,大概都是这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