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
分类:读书笔记
阅读(102) 评论(0)
挺长时间没好好写过读书笔记,但想到自己在2021的开头已经立下了“多读书,多写作,停止外貌焦虑”的flag,遂决定能动笔的东西就多写写,没坏处。
今天在家值班,明天是1月的最后一天,我要出门看《小伟》,估计看不完剩下半本理想国,于是趁着没关电脑开始码字。真正整理起来又觉得惭愧——读的固然都算好书,但也都是不费劲的书。想起我平日里跟思含聊天时的废物三段论:
(《莫斯科绅士》我俩磨了一周多才看完,然后我开始看废名的短篇集,她开始看老舍。)
说到底,读书这事其实没什么可内卷的,数目更是不值得纠结。但当我月初时掐指核算了去年的书单之后,多少还是羞愧:没忙到996的地步却沉迷奶头乐,书读少了,回顾一年发现充斥空闲时间的全是吐槽视频和选秀节目,挺无趣。在如今的生活中,学习和进步对我而言早已变成次要的事情,当务之急是保持输入的习惯,保持感受力。所以我采取的短期策略是先读,捡自己喜欢地读,不在乎所得地读。至于那些仕途经济学问的东西?“姑娘请去别的屋子里坐。”
读书想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希望在保持丰沛感受力的同时尽可能地“认识世界”。不管再怎么迷恋幻觉中的玻璃球和泡沫,我仍旧要生活在现实的此方。我需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常识去支撑我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活着,去认识政治、参与公共讨论、思考集体命运,在庞大的信息流中保持思想的独立性。所以也在缓慢读一些严肃的书,接收一些新的东西,之后有机会也会抽空写。
我喜欢理想国译丛写在序言里的一段话:“保持思想的开放性是应对复杂与高速变化时代的唯一方案,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保持一种非功利的兴趣,对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本身充满兴趣,真诚地渴望理解他人的经验。”
这很像路遥的信里说的,【建造一种新的生活哲学】。我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