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最打动我的一段是:
构建某种生命状态,就在此刻,不惜代价,竭尽全力。经常把养老院放在心中,时刻想着每天超越自我,使生命成为不朽。一步一步攀登自己心中的珠穆朗玛峰,使自己的每一步成为片刻的永恒。未来,它的作用就是:用充满活力的真正计划来构建现在美好的生活。
想起这两年网上流行的一句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上面这段话,我前后反复看过不下五遍,但我要说,重要的不是说几遍看几遍,重要的是理解,如果对一句话一件事的意义没有理解,说三百遍读三百遍也是枉然。背下来的也有可能是别人的,只有深入意义中去理解去领悟的才有可能变成自己的。
你能想像,书中这段打动我的话出自一个十二岁女孩的口中吗?她是天才少女帕洛玛,绝顶的敏感聪慧,成年人的种种荒谬行为在她眼中如滑稽小丑的表演。她冷眼旁观一切,把对事物本质一针见血的发现埋在心底,为适应周围环境,她刻意降低智商,日复一日,她终于受不了了,决定十三岁生日那天离开这个令她失望的世界。
在帕洛玛居住这幢房子的门房里,另一个同样为了适应周围环境而隐藏自己智慧的人,看门人勒妮却自得其乐。五十四岁的勒妮老、丑、穷、胖,用冷漠的外表包裹着火热的心,内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精神贵族。她看的书籍包含历史、哲学、经济、政治、社会、心理、教育、心理分析等方面,而文学占据了她的一生。勒妮读完小学就回家做家务,十七岁嫁给门房吕西安,若问这一切她是怎么做到的,小学毕业的她怎么读懂马克思、康德、笛卡尔,甚至现象学家胡塞尔的著作,答案是自学。
“只要有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我便会将生命中的每一分钟用于读书、看电影和听音乐。”
“当门房里那台电视机播放着低级娱乐节目而保护着我的秘密时,我却在神秘小屋中眼含泪光,为艺术的奇迹而如痴如醉。”
这就是勒妮,几十年用艺术熏陶着美丽心灵的勒妮。在思想的力量下,她同样能像帕洛玛一样一眼看透周围人的虚伪和狡诈,但她心中多了一份平和宽容,她只希望周围人不要打扰她的平静生活。
勒妮和帕洛玛,原本可能像平行线一样永不相交,但这是一本关于构建的书,作者通过小津格朗的出场把她们俩联系起来。年老的日本先生小津格朗,拥有帕洛玛家中显赫的财富,也拥有勒妮心中艺术的优雅。勒妮不小心冒出的一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如石子投入小津格朗的心湖。她的猫叫“列夫”(列夫·托尔斯泰),他的猫叫“列文”和“吉蒂”(《安娜·卡列尼娜》中男女主角)。他们心心相印,终于越走越近。小津格朗与帕洛玛也极投缘,帕洛玛对小津和勒妮了解得越多,她的思想受到的冲击就越大,勒妮的死让她直面死亡的悲痛,让她意识到她的自杀计划是不成熟的逃避,她决心构建自己的生活,去追寻“曾经”之中的“永远”,追寻人间之美。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勒妮好不容易冲破阶级的篱墙,战胜姐姐之死带来的阴影,向小津格朗敞开心扉,准备在爱中开始新生活,却在一瞬间为救流浪汉死于车祸。故事嘎然而止,却不让人感到突兀,心地善良,这本就是勒妮的底色,她一定会这样做的。
作者妙莉叶·芭贝里本为哲学教授,所以在勒妮和帕洛玛的日志中,哲理性思考处处可见,令人受益非浅。同时,她对美学也有极深的见解,描写茶道、围棋、电影、静物画、音乐、夏雨,这些段落的文字美得像一首首动听的乐曲,令人陶醉。
我想到自己,阅读,写作,为了什么?也想用充满活力的计划构建现在美好的生活。此时此刻,竭尽全力,不再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