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人在过我梦想中的生活——读大冰《好吗,好的》

旁人笑他太疯癫,他却不笑别人看不穿,他只活给自己,并不是活给别人看。

铁成说:世界上有几十亿人,起码有几万种生活方式,难道只有一种生活方式才是正确的吗?不管折腾不折腾,适合你自己的就是最正确的。追求最适合自己的东西,就是追求的意义。

对这本书感兴趣源于书友三兒的一篇书评——“谁说动人的故事只配发生在北上广”。那是一篇真实感人的书评,随即买来这本书。前天晚上读书到很晚,昨晚已有疲惫,但书翻开,那些散落天涯的故事还是在一瞬间就抓住了我的心。这真好!又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出现了。说风格独特,因为显然大冰这本书是小说和非虚构的结合体。就像李娟那些像花草树木一样于文字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散文,就像唐诺那些在书山字海中凝聚起来的长散文,就像余秋雨惊心动魄的《文化苦旅》。我喜欢辨识度高的作家。只一个片断,书中一页,你便认出他了,这就是他!没错,就是这种味道。

书中所有故事都有迹可寻,像记录片一样。时间交待得清楚,1999,2005,2012……地点也都是实际存在的,云南、陕北、北京、欧洲。人名或许有用化名,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些故事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真实的故事,一个个人流水账般的故事,却又没有记录片的严谨,散文和短篇小说的写法。

书中写的这些人,你我在现实中很难看到。流浪歌手,流浪艺人,背着吉他画箱闯天下的人,骑着哈雷摩托车游世界的人,一夜之间从富二代变穷光蛋突然长大的人。他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颠沛流离的人生。以现世生活来看,他们是一群活在边缘的人。纵然活得卑微,却保留着内在的那一份赤子之心,坚守着自己,不被时代的滚滚洪流所同化。

我又想起了《刀锋》中伊莎贝尔一脸着急的模样:“拉里,我们的国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你难道看不到这一切的伟大之处吗?”是的,平地起高楼,一两年未去的城市再去就不是当年的模样了。做公务员,做律师,做医生,经商,进知名企业,这些是参与到时代洪流中最好的方式。可若每个人都那么一本正经地西装革履,这个世界该多么无趣啊!

作为一本好看的书,它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活得有趣的人。比如本文第一段中的铁成。“别人笑我太疯癫”,铁成的故事,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故事。前面一半写铁成的各种折腾,却是折腾什么成什么,让人觉得这人简直像孙悟空一样会72变。后半段笔锋一转交待铁成的来处。原来他并不是我们潜意识所认为的那样,生在理想家庭,受到高等教育,拥有一流人脉。他出身贫寒,学艺一半靠蹭课,起点不高。但他“输在了起跑线,却赢在了弯道。”大冰说他是个懂得给自己制造弯道的人。通过艰苦奋斗创业成功,却一次次在最辉煌时激流勇退,转向一个新的领域重新开始。他的故事,让我想起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他是这样一个人,书中人几乎都是这样的人。他们未必很成功,但都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生活中去。那种孩童全心玩耍般的天真,那种不惜跋山涉水,历尽艰难也要去做喜欢的事的勇气和热忱,原本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在少年时也是这样的人。成年后,或许是受环境所染,或许因压力所侵,或许就是自己的迷茫,勇气和热忱一点一点地离开。有太多太多的人,被太多太多的东西所困,想离开没勇气,留下又不甘心。

大冰并不想煲一锅鸡汤,他从不教人怎么选择怎么做。他也说,书中人只是特例并非参照也不宜模仿。他把这些独特的故事写下来,只是想告诉我们:你看这些都真实存在,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梦想中的生活呢!就像一个每天急匆匆赶路的人突然去了大理,看到很多人悠闲的晒太阳,也会让自己慢下来,会质疑需不需要这么急着去赶。若没有人把梦想变为现实,我们终究会觉得梦想与天路一样高不可攀,渐渐的失去了追梦的勇气和力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真的有人在过我梦想中的生活——读大冰《好吗,好的》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