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与长生

人人皆盼长生。从庄周梦蝶到始皇求药。从皇帝到贩夫走卒。

然而,究竟何为长生?

养生主里说万物方生方死,齐物论里说庄周梦蝶。从小背的名句里面有一句叫,天地与我为一,而万物与我并生。这里都是大境界,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长生不老,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状态才叫长生呢?

是肉体不老,还是意识独立?人究竟依托物质或者说肉体而存在,还是依托记忆意识而长存不朽。

一方面,肉体不老,如果依托科学,再造出来一个从分子角度上都与你一样的“一个人”或者说一坨物质,这个“人”还是你吗?你该如何与之相见。

另一方面,意识独立,如果将你的记忆提取出来再放置到“容器”里。从这段记忆里不断振幅产生的意识,这个“人”会是你吗?

当然,实际上我当然不是来和你扯什么科学的。我是一个打字的,我不懂科学,我只想知道,人人皆羡长生,那么怎么样才能算作长生?

我当然不知道答案。但是我妈告诉我。其实每个人都活在记忆的随机振幅上。

这句话我一直不明白,所以我也不愿意去多想,我只是后来想清楚一点。如果人的长生是依托自己肉体的再生细胞无限繁殖能力的话,总会有不可避免的灾难能让你无法再生。那么相比较而言,如果可以将你的记忆与意识导出放在一个载体上,或许能“长生”更久。

那么。意识究竟是什么?是来自于记忆而高于记忆?

关于长生的事我已经说了太久,那么回到题目,庄周梦蝶又是什么呢?

庄周梦蝶是多年的老桥段了,讲的是,庄周修行进入空灵之境时,突然忘了肉身的桎梏,不知自己是人身,还是蝶身。是庄周在梦蝶,还是蝶在梦庄周。

简单而言,就是“它”不知自己是何物,不知自己是这整个宇宙分离出来的一坨独立的有思想的物质,还是自己本来就依旧是这宇宙本身不曾离,就像王阳明的一颗心,如果己心便是宇宙,便可以化身万千有名之物,也可以化身为一庄周,也可以化身为一蝶,当我是庄周的时候,便沉溺于庄周,而不知自己做蝶的一生,也忘了自己是宇宙的一生。而当我醉生于梦中,才暮然惊觉,原来我亦是蝶,蝶亦是我,而这芸芸众生,也都是我一人。我这一人便是芸芸众生。

庄周最后醒来,偷偷的告诉了我它的这个梦。告诉我:它意识到自己是物质本身这一事实,即作为一坨物质我们只是贸然的一当前的状态,用所谓的人格去揣测这个世界,而不见自己是“物质”这个本身,作为物质,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就是这宇宙的一部分。“我”亦是这“宇宙”。然而我们却局限的用“人格”这个角度去观察世界。就如同,你身上的一个西跑,正在用细胞的角度打量这这个世界,并依托“它”的认知产生的“细胞的人格”去分析这个世界。但却万万没想到,“它”这个细胞实际上也是“人”是人身体的一部分,也可以用人的“人格”去观察这个世界。

所以如果一个细胞如果能用人格去看待世界,你又为何不能用宇宙角度看待宇宙呢?

以上就是庄周梦蝶完了后告诉我的事,我觉得“它”很扯。但是想想也很有道理。一个细胞能以自己里面的遗传信息在关键时刻演变成一个完整的人出来,而我,作为一个人,是不是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做个梦,演变推演出整个宇宙的模样出来呢?

以物质的角度去观察宇宙,而不是下意识代入自己是“人”这个角色。在你是一个人之前,首先你是一坨物质。

以上就是庄周梦蝶与长生。

既然题目已经解析完毕,如果你还想继续看下去,那就继续。关于人的天赋与人格的形成。

首先,是天赋,我当然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就如同爱因斯坦,他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也是这样,我所认为的天赋就是:天赋是由打量重复训练以形成的固定脑回路。这种固化的脑回路可以让你下次处理同类问题时,可以更快的得到答案,

当然,我知道让你承认这点很难,毕竟我也不相信我竟然是一个没有天赋的凡夫俗子。然而实际上举例:人的学习,在学习中会存在一个假象理解的现象,即你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会有学习阻力,你的潜意识告诉你这个过程很难受,阻止你投入进去,然而当你开始学习且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你会感觉对这种问题你已经掌握了,你只看一眼题目就觉得自己会做了而不愿意再做。但事实上你还没有熟练掌握这种类型的问题,比如第二天你一上手做发现什么都不会,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假象理解。

而针对这种现象我的具体分析就是当你重复训练做题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耗散能力构建脑回路的过程,人体本身天然的会对耗散能量的事情有所抵触,所以你会对学习的开始阶段有抵触。再重复训练后其实就是是你的神经元从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的一种过程,所以当你大量训练后,有序化的神经回路会使你更快的解决问题,看一眼就明白,但是神经回路的有序化是需要不断的训练才能保持的,所以第二天你又忘了。这里面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就是长期记忆和短期速记得区别。

当然我也不关心你什么短期记忆还是长期记忆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天赋。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天赋。实际上就是大量训练的累积下,固化的神经回路使得一个人更快的相比其他人处理一种问题的能力。

那么意识呢?

天赋既然只是一种“脑回路固化”的表现。意识又是什么?意识会是人的记忆固化,在记忆的基础上的一种衍生物吗?

一个人既然能通过训练获得天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思考,一个人的意识其实也只是来源于他的记忆,来源于他的所见所闻、教育等这些的训练所固化的神经回路。即它所见到的,所看的,所学习到的这些“东西”。最终储存于其脑海中形成“记忆”。如果将大脑必做一个存储器的话,那么我们所见所闻就是一个外部信号,这些信号信息最终通过神经元的不同排列组合将之存储下来。形成一个固化的可“阅读读取”的脑回路。

而最终的“意识”不过是每个人的大脑。依托于它的脑回路即记忆,最终产生的固定化的处理事的思维方式,人格化的性征。就如同天赋的形成。我们大量见到和看到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大量的反复重复出现的信息最终训练出我们更快更下意识的处理事情的风格和特征,而这个风格特征

就是我们的“人格”。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思维逻辑。

我想起多年以前,我妈曾经对我说过,她说万物方生方死。其实每个人都活在记忆的随机振幅上。

我突然泪流满面,原来我所自以为是的天赋不过是来自于大量的训练,而我自以为是人格意识原来不过是来自于我生活中重复的所见所闻构成的记忆。

难道我就只是一坨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肉”吗?

人的灵魂来于他的不断经历的事的训练所形成的固定化的神经回路。而最终我们把这个简单的神经回路人格化了,说这是一个人,说他有独立思考选择的能力,是一个主观体。而非告诉他只是一个固化的神经回路。而非相信人的意识或者说人存在人格可以做出的选择,其实是基于他所经历的事即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随机发生振浮做出一个随机的选择。

当我哭完之后,我渐渐的承认了这个现实,我突然觉得长生亦不过是妄想,而庄周也不过是我,是我某次瞌睡的产物。我其实是物质,是一坨肉。我的所思所想也不过是来自于一坨肉的狂欢。

最终我觉得人是没有脱离记忆外的创造的能力的,一个人做出的选择一定是基于他记忆中有的东西,人只能在逻辑和认知基础下推理未知的东西,而绝没有凭空创造一个未接触过的东西。

举例来说,当你吃饭时,你没接触过没认知过蛋糕时,你在吃饭时你的意识所能想到的,所能做的选择只能是米或者面或者你认知过的东西,而绝不会有面包。当然这个例子举得有点空泛了。当我现在说一个名词叫“野营”你没有见过或者读过这个名词,你就根本无从通过意识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你能做的,就只是通过:”野“和”营“两个字在你的过往认知记忆中不断搜索联想,左后做出一个模糊的判断,然而,就这样。或者你根本无法靠意识想象出无维世界的模样一样。

你未曾见,所以必未能知。

皮皮虾有11种视锥,而你只有三种,皮皮虾可以看到比三原色更多的颜色,所以你终其一生也无法想象皮皮虾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以上就是学习机制下天赋与人格的形成。也是长生的笑谈。庄周可能下次做梦的时候不会坨梦给你,但我会。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在教育你做一个好人,但我不,我只想告诉你,认知决定你的高度,你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高认知者。他们都祝你成为一个好人,我倒宁愿你坏些,再坏些。因为好?也不过是对自己无力触碰的世界的一种无奈选择。

谢谢。来自深爱你的皮皮虾。

庄周在做梦,而上帝在掷骰子。我们的记忆在随机振幅,那么你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庄周梦蝶与长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