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好久没完整地读一本书了。理论教材真的看不进去,买的那些历史的政治类的专业书籍,已经完全没有“读”的那个心境了,甚至连当当网、读书的各种公众号也懒得看了,偶尔心血来潮,淘几本书回家,还被数落一番——又买书,买的书又不看,又没地方放;房子这么小,柜子这么少,能不能看完了再买……话很粗鲁,理很粗俗,但句句直戳胸田,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这个伪读书人已经很久没读书了,读书已经成为日常消遣的奢侈品了。
之前看《一地鸡毛》,觉得写的都是家庭琐碎小事,了无生气,没什么意义。而随着岁月的蹉跎,越来越对这个小说产生了共鸣,刘震云笔下的小林不就是现实中的我么——冰箱里的豆腐馊没馊?今天上班是坐公交还是坐出租车?工作都忙不过来,还有心情写诗?——当初那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文艺青年已经被生活磨去了棱角,理想与现实成为了平行线,小林终于活出了生活本来的样子,我亦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图片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就是在良心不安与内疚感驱使的背景下读完的。纯《世说新语》文本,真的很难读,里面涉及到大量的人物、历史事件,若没有一定历史知识积累、较好的文言文功底作为铺垫,可能一般人都会望而却步,尤其是我这样对魏晋历史不熟悉、连“竹林七贤”都不知道是谁、基本无文言功底的人,读这样的书还不如让我去搬几天砖。戴建业教授通过戴氏特有的语言风格,把文本解读、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现实感悟糅合在一起,把佶屈聱牙的文言文用幽默诙谐的现代语言阐述出来,再加上他那犀利而又接地气的阐发和评论,读着读着竟然有点入迷了。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东汉后期至东晋末年士人的言行逸闻,清谈、容貌、举止、情怀、才思等多有记述,更不乏对士人荒诞的行为、吝啬的个性、放纵的生活描述,不失为一部“活”的历史。琅邪王氏王羲之家族、陈郡谢氏之谢玄家族、太原王氏王湛家族、陈留阮氏之阮籍家族等,随便说出一个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刘义庆对其刻画可谓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但并不没有因为他们的名气而为尊者讳;书中也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刘也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渺小而节省笔墨,所以整书让人觉得有趣、有料、有味,故事中显现真实,文本中感受历史,读起来爱不释手。
在诗和远方渐渐消失的年代,以快餐的阅读来慰藉疲惫的心灵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对自己来说,繁忙的工作和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让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浅薄——温水煮青蛙一样工作状态慢慢地麻木着那几根仅存的求知神经,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忧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幻想的名利、粗鄙的刺激、俗气的幸福取代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道德精神的超越,离开残酷的现实,清扫内心的尘埃,沉迷于魏晋世界感受一下超然脱俗、高洁优雅、潇洒飘逸,过一会短暂的快意人生,此书无疑是佳品、上品。
如真爱:“(鹤)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做耳目近玩?”
如自信:“卿何如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如神情:“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如妙答:“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朴素的语言显露着隽永与哲理,值得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