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怅望山河》 - 环境科学,时评,后浪,政治
《怅望山河》,朱幼棣著。“同那部《后望书》一样,作者究其根本仍是想要为我们这千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曾经发生和仍在发生的荒诞,以及由这些荒诞所带来的悲剧立传。”(严杰夫)所以我们在书中看到的,就是拷问、拷问、拷问:那些浩大的工程,是否都“...
《怅望山河》,朱幼棣著。“同那部《后望书》一样,作者究其根本仍是想要为我们这千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曾经发生和仍在发生的荒诞,以及由这些荒诞所带来的悲剧立传。”(严杰夫)所以我们在书中看到的,就是拷问、拷问、拷问:那些浩大的工程,是否都“...
《观念的水位》,刘瑜著。“我不认为一个人可以告诉他人他们所不知道的观念,事实是他只能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所以所谓启蒙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对被蒙蔽理性的擦拭。”刘瑜几年来的专栏结集。这些文字在网上大多能读到,但它们集结在一起,...
《幻影公众》,沃尔特·李普曼著。李普曼说,有三种现实:一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二是传媒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世界太大、太复杂,人们往往通过媒介来了解它。但媒...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李承鹏著。“一个人的粗话,却有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抒情诗。在这个拥有众多人口和高度分化的社会,这不失为一剂良药。时常充斥着刺耳杂音的社会氛围,并不意味着软弱,它恰恰是力量的体现。”李承鹏在自序中引用美国的哈伦法官说过的这段...
《看见》,柴静著。“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王开岭)。柴静写自己的成长,从开始“生活得太塑料”到终于“节目有人味儿”了,也不讳言对自己的“煽情”的批评:“你想如何报道一...
《城市的胜利》,爱德华·格莱泽著。有人提出逆城市化,探讨重建乡村的可能,有人则认为是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爱德华·格莱泽属于后者,认为城市的未来决定人类的未来,所以写了这本“城市的胜利”。对城市有两极的看法不是问题,关键...
《非人》,大卫·利文斯顿·史密斯著。非人,less than human,就是不把人当人看,比如“牛鬼蛇神”、“臭老九”这样的表述。作者说非人化无处不在,篇幅所限,他主要关注犹太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遭遇的非人化上。其实,我们...
《民国房地产战争》,李开周著。“在挖掘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二次革命成功后广州地价飙升,看到了九江租界收复后天津楼市崩盘,看到了上海西客站低价征地时沪西农民卧轨,看到了南京中山路暴力拆迁后安徽难民示威,看到了鲁迅、茅盾、丁玲、冰心为租...
《洞穴奇案》,彼得·萨伯著。五个探险者被困山洞,为了生存,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后幸存的四人获救,被判杀人罪。(有没有想起港剧《天与地》?)这是1949年法学家富勒提出的一个虚拟案例,拷问人性的底线和法律的意义。50年后,法学家萨伯延续了这...
《杂食者的两难》,麦可·波伦著。“我们以采猎为生的祖先面对大餐时,绝对有扩张胃纳的必要,这样才能在体内累积脂肪,以抵抗未来的饥荒。肥胖研究者把这种特征称为‘节约基因’(thrifty gene)。充满快餐,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吃得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