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 政治,国际关系,中国研究
《论中国》,亨利·基辛格著。“我欣赏中国人,以及中国人的耐性、敏锐、家庭感以及他们代表的文化。”自1971年以来,基辛格来过中国70次(其中50次是官方访问),被誉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88岁的他首次全面阐述自己对于中国的见解(500多...
《论中国》,亨利·基辛格著。“我欣赏中国人,以及中国人的耐性、敏锐、家庭感以及他们代表的文化。”自1971年以来,基辛格来过中国70次(其中50次是官方访问),被誉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88岁的他首次全面阐述自己对于中国的见解(500多...
《世界是肥的》,巴瑞·鲍勃金著。世界是平的,世界也是肥的。对于“热量强化者”(其实就是胖子的委婉说法)来说,巴瑞·鲍勃金的见解或许可以减轻负罪感:变胖并不仅仅是因为你贪吃、不爱运动,而是商业和社会推动你变胖。比如,在印度,可乐比瓶装水便宜,...
《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保罗·弗伦奇、马修·格莱博著。把英文版书名“Fat China”翻成“富态”确实具有中国特色,对于这个刚刚摆脱饥饿梦魇的民族来说,胖是富态,是富足的象征。但当中国城市男性的平均腰围从1985年的63.5厘米暴涨到现在...
《第三种黑猩猩》,贾雷德·戴蒙德著。黑猩猩、倭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组差异约1.6%,所以人类学家戴蒙德把人类称为“第三种黑猩猩”。当然,人不同于动物,除了语言、艺术、工农业这些文明标识,人还有一些动物所没有的阴暗特征,如对环境的加速破坏、仇杀...
《文化与无政府状态》,马修·阿诺德著。马修·阿诺德谈及他那个时代的人对格言警句的依赖,“这些人如饥似渴地抓住这些言辞,以此证明他们的人生方式十分合理”。这话是他在1869年说的,过了一百多年,人们还是那样。对于缺乏秩序、准则和方向感的无政府...
《童话的心理分析》,维雷娜·卡斯特著。“那些曾经感动或者现在仍感动我们的故事,诉说的正是我们心底的欲望、梦想、我们认同的人类行为,以及我们想要成为的人。”作者认为,那些能触动人的童话主题就是无法名状的某种心理状态的象征,如在故事中遇到巫婆,...
《痴愚百科全书》,马蒂斯·范博克赛尔著。荷兰文史学家马蒂斯·范博克赛尔三十多年来专注一个课题:痴愚。他认为,痴愚无处不在,宗教、形而上学及科学正是人类为了征服痴愚而进行的混乱无序的努力,可以说,痴愚是人类历史的根基。在成功学的语境下,我们需...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郭凯著。“王二”是虚构的(有没有想到王小波?这就对了),他有时是个打工仔,有时是小白领,郭凯给他设定买火车票、买房、装修、开公司、上三险一金、去香港打酱油等情境,带出各种经济学原理和知识。比如春运,他的看法是:没有完美...
《死城》,迈克•戴维斯著。从《布满贫民窟的星球》到《死城》,城市研究者迈克•戴维斯越来越悲观:总有一天,我们会毁掉自己。他以1992年的洛杉矶暴乱为例讲述城市暴乱,他说拉斯维加斯不再是那个值得学习的城市……也许“死亡都市”的说法让人无法接受...
《中国,我能对你说不吗?》,金宰贤著。为什么网速这么慢?为什么吃什么都不安全?为什么过马路这么难?为什么中国人不会说“对不起”?为什么在影院看不到《肉蒲团》?……虽然有很多不喜欢中国的理由,但韩国人金宰贤还是留在了这里,而且一住将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