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义无再辱陈寅恪
义无再辱陈寅恪 史飞翔 1949年解放前夕,陈寅恪携家人离开上海,乘秋瑾号轮船驶往广州,搬进岭南大学西南区52号校舍(后改为东南区1号楼)。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0年的岭南蛰居生活。 1953年,以陈伯达为主任的历史研究委员会决定,在中国科学院...
义无再辱陈寅恪 史飞翔 1949年解放前夕,陈寅恪携家人离开上海,乘秋瑾号轮船驶往广州,搬进岭南大学西南区52号校舍(后改为东南区1号楼)。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0年的岭南蛰居生活。 1953年,以陈伯达为主任的历史研究委员会决定,在中国科学院...
陈寅恪为何将得意弟子逐出师门 史飞翔 汪篯一度曾是陈寅恪最得意的弟子。抗战胜利后,陈寅恪重回清华园。当时他已双目失明,为了协助他开展教学和研究,清华大学给陈寅恪配了三个助手:王永兴负责和授课有关的工作,陈庆华负责外语,汪篯则负责研究工作。 ...
蒋天枢:学生替老师编书,怎能收钱 史飞翔 蒋天枢是陈寅恪先生早年执教清华国学研究院时的学生。1949年以后,十余年间师生二人只见过两次面。1964年,病榻之上的陈寅恪已经预感到自己体力不支、大限将至,此时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些倾注了自己一...
章太炎为何拒聘清华国学院导师 史飞翔 1924年初,清华学校报请当局,欲正式“改办大学”。同年10月,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决定在筹建大学部的同时,筹备创建国学研究院。起初,清华校长曹云祥欲聘请在新文化运动中爆得大名的胡适主持国学研究院院务。胡...
陈寅恪的女性审美 史飞翔 1926年,36岁的陈寅恪结束了长达18年的国外求学生涯,应清华大学之聘回国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一起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由于陈寅恪此前长期以来潜心于学业,加之他认为自己体弱多...
历史的遗言 史飞翔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四月的一天早晨,寒冬已过,春天来临。孔府庭院里绽开了黄色的迎春花、红色的的桃花。温暖的阳光,透过松柏枝叶洒在庭院里。蝴蝶在花间飞舞,喜鹊在枝头喳喳欢鸣……拄着拐杖的孔子走到庭院的一棵桧树下立...
宋春舫:做官是职业也是学问 史飞翔 宋春舫(1892-1938),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和国际著名的戏剧藏书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今天的人们已不大熟悉他。宋春舫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表弟,他既是中国现代话剧运动的先驱,又是中国海洋...
“冬烘先生”王国维 史飞翔 国学大师王国维学问博大精湛,但长相却实在让人难以恭维。 一米五左右的个头。龅牙,微须,面色苍黄,凸凹不平,死鱼状的眼睛,塌塌鼻子上架着一副玳瑁眼镜。至于穿着更是邋遢,一年四季穿着不合时宜的粗旧衣服:藏青夹袍、紫缎...
鲜为人知宋春舫 史飞翔 宋春舫(1892-1938),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和国际著名的戏剧藏书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今天的人们已不大熟悉他。宋春舫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表弟,他既是中国现代话剧运动的先驱,又是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事业...
学术的“有用”与“无用” 史飞翔 1909年,王国维在京师图书馆做编辑,后为《国学丛刊》起草宣言,倡言“学术无新旧之分,无中外之分,无有用无用之分。”不仅如此,他还说“学术是目的,不是手段。” 严复在为《涵芬楼古今文钞》作序时,也一再强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