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生活在大希律、小希律的时代,在他前30年生涯里默默无闻,而后他和施洗者约翰一起布道。耶稣无疑是有魅力的,他的语言充满想象和丰富的比喻,他也是聪明的,虽然没有直接像约翰那样谴责当权者,他拐弯抹角地照样燃起底层大众的热情。上层腐朽的生活永远敌对于普罗大众,人们渴望救世主、弥赛亚,渴望末日的审判让公义降临到每个受苦的人身上。而耶稣给了他们希望。耶稣的热情以及他那激情四射的语言就像夜空爆裂的烟火让信仰者激动地颤栗。耶稣的每一步似乎都是在践行圣经的预言,他传道的精髓在于对末日和天国的预言,他的正义更多体现在来世。而他也许精通医术,他的事迹被作为神迹宣扬而名声远播,终于引起了耶路撒冷统治者和罗马当局的注意。
耶路撒冷对耶稣并不是友好的。有人嘲讽:难道救世主会从加利利那个乡下而来?!可是耶稣自瞻仰了耶路撒冷的神圣壮观之后,他的耶路撒冷情结就再也解不开。他若干次漫步在耶路撒冷的街头,若干次登上通往圣殿的阶梯,这个地方给他勇气,让他的信仰沐浴在天国的光辉之下,他心目中的圣殿越过眼前的壮丽而直达天国,他下定决心即使死亡也不能迫使他离开耶路撒冷。
小希律自受侄女的蛊惑砍了施洗者约翰的头后,非常忌讳再冒出“以色列的王”或“救世主”,这两个称号无疑是对他权威的挑战。对于罗马当局来说,维护现实秩序最重要,民众的热情被挑动起来最大的坏处是即将削弱罗马皇帝的影响。于是小希律安提帕斯和罗马总督联合起来对被抓捕的耶稣进行了审判。
公元33年4月耶稣被送上十字架。十字架是死亡的慢镜头,每毫皮肤肌理、每寸流向终点的光阴都在痛中煎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据说耶稣喃喃自语:“成了”。耶稣的弟弟雅各继承了他的衣钵,雅各被石刑而死后,他的表兄西门继续领导耶稣创下的拿撒勒教派,这段时期有浓厚的耶稣家族色彩,就像一个王朝一样,兄终弟及,以教义领导着信众。这个时期耶稣创下的教派仍然和其他犹太教派没有显著区别,耶稣虽然吸引了一些非犹太裔的信仰者,但总体上还在犹太教的轨道上运行,直到保罗的出现。
保罗曾站在耶稣的对立面,赞成“恐吓和屠杀”,他的转变据说起因神启。公元37年保罗声称被复活的基督收为第13位门徒,负责向非犹太裔传道。雅各最初是不太欢迎保罗这个新皈依者,他太“离经叛道”,竟然鼓励非犹太裔信仰者不必遵守犹太人的律法,认为其中最有标志性的“割礼”只是犹太人和上帝的约定,与非犹太人无关。他的“以色列”是耶稣的每一个信徒而不是犹太民族。 但是保罗为了主的使命还是向雅各示好,而雅各也最终接纳了这个热情的传道者。应该说耶稣通过保罗复活,他的信仰者就像春风下的草籽开始遍布各地,终于这个教派迅猛发展从传统犹太教这棵母树脱离而形成新的教派-基督教,它的信仰者被称为基督徒。
基督教起初还是遭到猛烈的扑杀,尤其是罗马皇帝尼禄,他可以和之前的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并列被称为对耶路撒冷“行毁坏可憎者”。尼禄似乎有点疯癫,许多基督徒惨死在他手下,保罗也于公元64年被他斩首。基督教《启示录》中称罗马皇帝是撒旦的“兽”,数目是666,可能是尼禄的代码。尼禄派去耶路撒冷的罗马将军气势汹汹挥师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内的犹太教派也发生混战,此期间死伤枕籍,耶路撒冷就像屠宰场。犹太著名历史学家约瑟夫斯亲历并记录了这段历史,他是一个犹太抵抗者最后被罗马的新皇帝韦斯巴芗收为身边的参谋,有幸受到皇帝及其继任者的眷顾,仅仅凭他在被逮捕时的机智的预言:赶骡人做皇帝。韦斯巴芗就是赶骡人,皇帝把他当成了吉祥物。
韦斯巴芗的儿子提图斯做了2年皇帝,他扫荡了耶路撒冷,征收犹太税,这些税金被用来重建罗马的朱庇特神庙。耶路撒冷几乎是岩石和瓦砾的巨大荒原,犹太人被禁止到圣殿山朝拜,而非犹太的基督徒越来越多,耶路撒冷的毁灭应验了耶稣的预言,基督徒不再敬畏现实中的耶路撒冷。然而不论是犹太教还是基督教都是罗马当局的眼中钉,征收反犹税、杀害教派领袖,罗马的几任皇帝都不遗余力。公元106年耶稣的表兄西门被罗马图拉真皇帝钉死,耶稣王朝告灭。
罗马人眼里犹太人偏执、极端,他们的一神教信仰简直走火入魔,殉教视死如归,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出于恐惧,罗马皇帝才显得不那么宽容。直至哈德良皇帝,这种迫害登峰造极。哈德良在耶路撒冷营建罗马城镇、朱庇特神庙,还把自己的雕塑立在广场中心,这是最严重的亵渎。除了雅卫谁有资格傲视这座上帝之城?!很快犹太人发动叛乱,并引发内战,哈德良几乎灭绝了这个种族,58万犹太人战死,75个犹太定居点不复存在,犹太人作为奴隶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甚至低于马。对哈德良的切齿之恨反应在犹太文学上:“愿他的尸骨在地狱中腐烂!”
公元235年一个新波斯帝国崛起开始挑战罗马,罗马危机重重,基督徒作为“无神论”者(不向罗马人的神献祭)被视为罪魁祸首遭到迫害,这只能说明一点基督徒越来越多已经在影响力上超越了犹太教,当你被视为威胁的时候往往是你开始变得强大的时候。转折在公元305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退位后帝国一分为二,东罗马和西罗马。西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如同基督徒的大卫王,他是基督教的胜利之神。
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据说有2个主要原因,其一是他的母亲海伦娜是基督徒,其二是他在公元312年入侵意大利时看到天空出现巨大的十字架,神启示他“凭此十字你将克敌制胜”。公元324年君士坦丁打败东罗马,在拜占廷建立他第二个罗马城“君士坦丁堡”,并推行基督教为国教,从此以后基督教从当时的教派之一上升到教派之主。君士坦丁大帝委派他的母亲海伦娜前去耶路撒冷装饰基督之城,海伦娜花了十年时间建立起圣墓大教堂。
尽管犹太教是基督教的母源,但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大部分基督徒已经不是犹太人,他们之间渐行渐远,而出于犹大出卖耶稣的原因,基督教反犹也顺理成章。所以基督教成为国教后,犹太教的处境更为不妙,犹太人被禁止进入耶路撒冷,他们得向士兵交钱才被允许在圣殿山纪念圣殿的覆灭活动中多哭一会,凄凉若此:“他们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他们哭着来…哭着走;他们在黑暗的夜晚来,亦在黑暗中离开”。
罗马帝国在皇帝查士丁尼统治下再现辉煌,公元565年帝国的版图可以媲美奥古斯都时代。查士丁尼通过战争、宗教和艺术在促进基督教世界大一统过程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基督教在两位罗马最卓越的皇帝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的鼎力托举下成为最接近上帝的宠儿。人间的权力若和上帝的宗教结合,大概会变成一个巨兽,可以一手遮天、翻云覆雨,所谓中世纪的千年黑暗很可能在此时就珠胎暗结。
罗马帝国强盛已达到强弩之末,因为崛起的新波斯帝国正企图染指它的地盘,籍着罗马因皇位争夺发生的骚乱,就像一直躲在洞里的大老鼠,波斯王试探着去撩拨这只老猫。骁勇的波斯骑兵占领了伊拉克、进军叙利亚,长期遭受压迫的犹太人倒戈波斯人,帮助波斯人攻占了耶路撒冷,屠杀城内的基督徒,基督教的圣物包括真十字架、长矛(刺在钉在十字架上耶稣的矛)等被掳到波斯。自罗马皇帝提图斯摧毁犹太人的耶路撒冷600年后,耶路撒冷再次回到犹太人手中,但如昙花一现般的短暂。波斯人旨在攻城掠地,并不是要帮助犹太人重归家园,所以当波斯人发现基督徒人多势众更可利用的时候,犹太人不再被波斯人待见,而罗马新皇帝希拉克略力挽狂澜于公元629年重新从波斯人手中夺回耶路撒冷。犹太人再次失去耶路撒冷并且在后面的1350多年都不能自由控制他们的圣殿。
在波斯人和罗马人这两强之间还有阿拉伯人,充当双方军营雇佣军的角色。这个民族尚武,还没有书写文字的传统,与野蛮几乎零距离。然而阿拉伯人的领袖穆罕穆德准备改变这一切。他自称在公元610年从大天使加百利处得到真主的第一个启示,并通过口口吟诵的方式编撰了114章诗歌,这就是早期的《古兰经》。这些诗歌也许作为文字相当普通,但当它们被吟诵的时候彰显了语言神奇的美,非常适合祈祷,流畅、真实、至诚、感人肺腑。
穆罕穆德自称是真主的信使和先知,他也把大卫王、摩西、所罗门、耶稣都视为先知。但他认为自己得到的启示超越了其他先知,他宣扬顺从一神,即伊斯兰之意。公元622年他来到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社团并成立一个小国。公元632年穆罕穆德逝世后,两名阿拉伯优秀将领哈立德、欧麦尔执起伊斯兰之剑,剑锋直指拜占庭。
公元636年在一场诡异的沙尘暴的帮助下,阿拉伯的千人骑兵打败了罗马皇帝希拉克略派出的军团,基督徒惨败,而耶路撒冷成为孤城,在降还是守的选择下,耶路撒冷的大门艰难地向真主的信仰者们敞开。城里的主教希望欧麦尔在圣墓大教堂礼拜,期待这些到访者也能够遵奉完美的基督教。但是穆罕穆德尊崇大卫和所罗门,所以欧麦尔前往犹太人的至圣之所,在瓦砾中清出一块地方作为伊斯兰教的礼拜地,即后来阿克萨清真寺所在的位置,这个古圣地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确立穆斯林是犹太教合法继承者并凌驾于基督教之上。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确是同宗同源,他们尊奉一个神,相信末日审判,并且都相信最后的审判地在耶路撒冷。但伊斯兰教与犹太教更为亲近,毕竟在穆斯林眼里耶稣只是上帝的使者或先知,但基督徒的耶稣却是神性人性合一,基本上是神在人间的化身,而这并不见同于其他两个教派的教众。所以被拜占庭压迫多年的犹太人非常欢迎阿拉伯人,犹太人恢复了在圣殿山礼拜的自由,而欧麦尔任命的耶路撒冷首个执行官就是犹太人。从公元660年至公元1099年穆斯林掌管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跨入伊斯兰的世界。
穆阿维叶号称“阿拉伯世界的凯撒”,从以文书身份跟随穆罕穆德到成为叙利亚的总督以及最终被推举为信仰者的指挥官,他终结了正统的哈里发的统治(以穆罕穆德的表亲暨女婿阿里被杀为标志),他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开创了倭玛亚王朝。
穆阿维叶的统治被称赞为公正、和平和包容的。犹太人较以往得到更多的自由,可以在至圣之所祈祷,而基督徒在他军队中服役。他的名言:“当我的鞭子够用的时候,我不会使用我的剑,正如我的舌头够用的时候,我不会动用鞭子。即使只有一根头发连接我和我的追随者,我也不会让它断裂。他们拉紧的时候,我就松开,他们松开的时候,我就拉紧。”这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穆阿维叶80多岁去世,儿子耶齐德继位。穆罕穆德的孙子侯赛因为替父亲阿里复仇发起叛乱,被砍头,他的殉教导致伊斯兰历史上逊尼派和什叶派(阿里派)之间最大的分裂。
然而耶齐德十分短命,公元683年他死后,军队便拥立了他同族的长者麦尔旺,公元685年麦尔旺去世后,他的儿子阿卜杜拉.马利克继位,并在耶路撒冷留下他的光辉成就,岩石圆顶清真寺。它就如天国的明珠落入凡间,如帝国的王冠镶嵌在伊斯兰的世界,成为现今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图腾,它的光辉令基督徒的圣墓大教堂黯然失色,它不仅仅辉耀着宗教的力量,而且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恒久、光耀、安宁、温顺,就如人间的伊甸园。圣殿在耶路撒冷有着非凡的意义,它凝聚着人心并获得神的垂爱,就像国王的功德碑,使其名垂史册。
倭玛亚王朝持续辉煌了大概1个世纪渐渐开始走下坡路。公元732年伊斯兰的势力已经渗透到法兰西,哈里发们极尽奢华享乐的生活作风引起以阿布.穆斯林为代表的奉行苦行教义的正统派的不满,他们穿着黑色的服装上街游行。而法兰西的一个贵族击败了穆斯林的突击队,被视为“马卡比”。内忧外患下这个王朝开始衰落,下坡路一旦开始就加速度没有回头路了。
公元748年阿布.穆斯林率领他的跟随者要拯救伊斯兰世界,他面临两个选择,拥护阿里家族(穆罕穆德的女婿)还是阿布.阿拔斯(穆罕穆德的叔父),最后阿布.阿拔斯击败了倭玛亚王朝的最后统治者而获得了拥戴。之后阿里家族遭到血洗,阿布.穆斯林也因权势过大被清算。阿布.阿拔斯死后他的兄弟曼苏尔成为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者。阿拔斯王朝冷落了耶路撒冷,在伊斯兰的世界耶路撒冷日渐衰落,但一位西方皇帝却在耶路撒冷复苏了基督教的魅力。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通知着现代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罗马教皇把帝国的王冠授予他,西方拉丁基督教开始变为天主教,而君士坦丁堡则是正教的中心。
查理曼和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拉希德交好,从而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和伊斯兰信仰者和平共处。公元841年一个突厥奴隶的儿子渐渐接近权力的中心并成为埃及的统治者,而阿拉伯的哈里发的权力被削弱,渐渐地阿拔斯王朝也走向衰落,具有伊斯兰信仰的突厥人取代阿拉伯人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主角。
阿里派在政治上失败后转战到西部(现在的突尼斯)建立了以什叶派为主的法蒂玛王朝,它的创立者号称是阿里和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的直系后代,信仰神秘主义,强调救赎。这个王朝的终极使命就是推翻不合法的阿拔斯王朝,拯救世界。公元969年法蒂玛王朝征服了埃及和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推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对犹太人和基督徒比较宽容,这也引起了逊尼派教徒的不满。这个时期耶路撒冷治安混乱,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犹太教派之间竟冲突不断。不禁让我们感慨严苛恶劣的环境倒是容易让苦难中的人民拧成一股绳。
公元1000年一个孩子,哈基姆,继承了法蒂玛王朝的王位。哈基姆似乎在他自己受到的神启中变得疯狂,不仅疯狂迫害犹太人和基督徒,而且对穆斯林逊尼派和什叶派都竭尽恐吓的手段。他生活在开罗,开罗在他的统治下惶惶不能终日,终于他神秘地死在开罗的山里。哈基姆的迫害重新燃起了人们对耶路撒冷的热情,基督徒、犹太人、穆斯林纷纷涌向耶路撒冷,法兰克人也开始了朝向耶路撒冷的征程。公元1098年一只欧洲基督教军队浩浩荡荡开往圣地,这个号称万王之王的城市将要迎来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东征。统治耶路撒冷达4个世纪的穆斯林世界此刻风雨飘摇。
十字军东征就要启开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