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A movie is never just a
MOVIE. ”
【剧情梗概】
片中的安德雷·艾伦因搞笑脱口秀而走红,通过出演欢脱无脑的电影(扮成一只棕熊)跻身好莱坞,即将与一位真人秀女星结婚。未婚妻希望将他们的婚礼在她的真人秀节目中直播,但经理人则告诉他这样会损害他的形象和事业,降低身价。
同时,一位《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她那些诸如“你怎么不搞笑了呢?”之类的尖锐问题,则迫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两人在朝夕相处之间,似乎也生出不一样的情愫。
偶然看到了一部黑人喜剧演员Chris Rock自导自演的喜剧片,豆瓣评分之低令人有点惊讶,我却意外地挺喜欢。虽然不能给人家定论是“半自传”,但看过难免会觉得导演埋了很多自己真实的经历与心绪在里面。乍看上去是一个黑人喜剧明星Dre在一次采访中逐渐找回自我,偶遇真爱的俗套故事;却又两重意义上的自我指涉,一是作为喜剧明星层面,另一个在电影层面。电影从一开场主角就在告诉观众:A movie is never just a movie.后面也重复讲过这句台词。一再用人物之口说出:这从不只是“电影”,也并非全然虚构。那还是什么呢?是假借电影之身,完成了一场戏里戏外的真实自白。
Chris Rock是谁?说一个角色大家就能瞬间代入:《马达加斯加》系列动画电影中,他为斑马Marty配音。这个角色因为他的配音出彩不少,傻呵呵,贱呼呼,十分可爱。除此以外,这位还是著名的脱口秀演员,以及搭档亚当·桑德勒演了一堆爆米花喜剧片。这次自导自演的电影,他同样发挥着自己一流的喜剧天赋和演技能力。有人说这是《Before Sunrise》的黑人版,其实不然。两个影片除了时间线(都是一天当中从早到晚)这个结构和靠对白推进叙事的方式相似以外,几乎有着巨大的差别:《Before Sunrise》底色是暖的,是白人青年浪漫地闲逛,充满黎明将起之时的柔雾感;这部《Top Five》底色是相对冷的,是过气明星奋力地求证,和其间产生的挣扎,痛苦,无奈,茫然。这些情绪交叠在一起,用幽默的外壳试图消解着尖锐的自我对抗。
许多打差评的观众基本集中喷两点:一个是笑料低俗;一个是黑人文化梗太多难以代入。的确对黑人流行文化的了解不够会构成一部分我们的观影门槛,但是因为很多黑人明星都成了世界级巨星嘛,稍微熟悉一些美国pop culture倒也还不至于完全懵圈,整体上不影响理解。笑点低俗这个事儿就真没辙,不是所有内容都得往反思/高级的路子上走啊。实际上作为导演兼主演,Chris Rock蛮有表达野心的。一方面,黑人似乎只有作为“知名笑星”这一种身份,才能融入美国流行文化的主流。这个局面是如何形成的,谁在掌权娱乐的生产,谁又成为接受的大众?另一方面,standup comedy本身也勉强在“主流娱乐”的边缘,因为演出场地空间小,依赖“现场感”,所以观众量起不来,相较于大众传媒的形式它总是相对小众的,很多做standup comedy的喜剧人后来都走向了电影和电视的大小银幕。所以全片在这种大众/小众,有名气/没名气,有意义(“海地革命”)/无意义(“Tammy Bear”),做明星/做自己,严肃/娱乐,主流/边缘,被动定义/主动追求之间反复纠结,反复拷问,反复游走,这个过程就很有趣。这种真假难辨的设置是导演挺迷恋的,片中主要角色的身份安排都很有意思:采访人女记者(口诛笔伐的‘男’主编)、她的前男友(gay)、以及Dre的未婚妻(真人秀女星),两男两女4个主要角色,全都是真假交织的双重身份,充满了baffling的不信任感。
Chris Rock很会讲故事,同样的故事如果平着讲就有点无聊,他用一个“被采访”的线,在现实、回忆、镜头内外、真假自我(Dre as自己/明星)之间反复跳进跳出,这个叙事就很灵活,可看性大大增强。而为什么要用采访呢?因为这是一个戏中戏里好用的持续“追问”的形式,这个形式不仅仅是串起了整条故事线;更多的,是它作为自我审视的路径,作为回顾过去和找寻未来的连结通道,是有意味的。饰演了一个过气喜剧明星的Chris Rock自己,作为现实中真正的好莱坞喜剧明星,也许也一直在探索:
镜头内外,什么才是真的?我到底要表达什么?我究竟是谁?想成为谁?
所以,这片子俗套吗?一点也不。那些dirty、tacky jokes仅仅是个外衣,这个片子的内核是蛮严肃的。电影里Dre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有演技、有追求的演员,想靠“海地革命”这种冷门题材的严肃电影翻红,观众却不买账。他们见到他依然大叫:嘿,Tammy Bear!那一边是为他送上名利的成名作,同样是他拼命想脱掉的假外壳。至于拍了“海地革命”这种影片,是真的喜欢,还是为了摘掉别人给他的“喜剧笑星”的标签?你的行为,究竟是源自真心,还是仅仅为了自证?如果是后者,即便从“娱乐”跳到了“严肃”,也仍旧是被裹挟的,是在“被定义”当中去反定义,终究还在框架里。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局必须是回到那个地下的小俱乐部,回到一切开始的地方,回到激发出演艺热情的晚间现场,而不是终结在“严肃电影”。海地革命和Tammy熊一样,都是帮助你认清自己的工具罢了。直到Dre在监狱中,和狱友聊起那种共同的心声:I always think I have so much more to offer!这不仅是片子中的Dre,还是导演自己、很多黑人明星,甚至黑人群体,想要发出的自白。你能看出来,这个片子是认真的,也是真诚的,在自我表达。
整体来看,片子的结构蛮巧:大的结构是回到初心开始之地,才能找回真正的passion;小细节也几乎没有浪费的,从完全没有自己痕迹的婚礼gift bag里,翻出现代版“灰姑娘”的水晶鞋,呼应最开始女记者说的“我女儿要改写灰姑娘”这个前提,妙啊!Whoopi Goldberg、Kevin Hart、Adam Sandler等等大咖的客串也让人眼前直亮。最后字幕看见Jay Z和Kanye都是co-producer,个人觉得,这部片算是交了一个蛮不错的答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