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dness is merely the expression of the fear.
People fear they won´t get what they want.
The most dreadful and unattractive person only needs to be loved,
and they will open up like a flower.
1
视觉艺术
影片的一开始,整个画面便充斥着大片大片的粉色系,粉色的天空,粉色的饭店外墙,粉色的雪和粉色树木,点缀着复古优雅的蓝,干净冷寂的象牙白,不紧不慢地打造出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清新而又不失神秘和浪漫,拉开了电影唯美诗意的篇章。
导演是个完美对称图的狂热爱好者,几乎总是将摄影机放置在屏幕的中轴线上,就连背景中的摆设,也喜欢左右对称的平衡构图,甚至他选择的建筑也体现着对称风格。
与此同时,被大量使用的平行推拉镜头,仿佛是通过观众视角,一览全局,将视角随着主体自由运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空间限制。
无论是动画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真人电影《月升王国》还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安德森永远使用固定机位和简单的横直摇,很少出现复杂花哨的镜头,好像在说:“注意了,我在强调构图和色调。“
《布达佩斯大饭店》虽然是个虚构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中大到建筑,吊灯、家具,小到图标、硬币、标牌、邮票、纸币、打印机、文具、包装盒、钥匙链、铸铁闸门、玻璃雕刻文字都精美地宛若童话。
这些匠心独运的小物件将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巧妙地串联起来,每一个细节的流露把这个世界塑造的无比真实。
最值得一谈的是电影中角色的着装。《布达佩斯大饭店》主故事线设定的背景时间是1932年,一战已经结束二战尚未开始,欧洲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虚构国中,有一所富丽堂皇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在这个歌舞升平的环境里,大家的装束自然也有些纸醉金迷的气息。
2
彩蛋与细节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影像的宽高比随剧情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在三个时间段内展开,20世界3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1985年)。 在不同的时间章节,导演使用不同年代的电影通用宽高比来进行拍摄。
30年代的部分,古斯塔夫先生和年轻的门童的故事,采用1.37:1的高宽比。
60年代的部分,老年的门童,就是穆斯塔法先生和年轻的作家的故事,采用了2.40:1的变形高宽比
80年代的部分,老年的作家在桌子后面叙述故事的部分,采用的则是1.85:1的高宽比。
现代的部分,年轻女性在作家墓前阅读他的《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部分,采用的是16:9。
3
人物·情节·隐喻
刚开始看这部影片,我并没有真正看懂导演想要表达的内涵,也不懂这样一部怪诞的影片是如何吸引诸如拉尔夫·费因斯、艾德里安·布洛迪、裘·德洛等大咖的加入。
我只能初步感知它的表面,知道电影画面精美,充满了卓别林式喜感,但如此超高的评价,总以为是过誉了。
观影过后,我意犹未尽得继续寻找更多关于电影背景与剧情的信息,才得知《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灵感正是源于茨威格写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终于明白导演想要传达的东西:缅怀遭到破坏的欧洲精神文明家园与消亡的艺术,向逝去的世界致敬。
虽然韦斯·安德森借鉴了茨威格的诸多作品,但影片主要还是受到了他晚年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的启发。
1881年,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用这位作家自己的话来说,“在如今的地图上已经找不到它了。” 因为这个哈布斯堡王朝曾统治过的帝国,在一战与德国人的交锋中惨败,最终解体。
茨威格就是这样,亲眼目睹了家国在一夜之间破灭。随后,他又看着自己用热爱的母语写下的作品被焚烧,自己选择的故乡欧洲也在战争的“洗礼”下毁于一旦。
身外的家园和内心的归属统统幻灭,此时的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漂泊感与深深的绝望。
这位浪漫的诗人第一次意识到,人类的精神文明在野蛮与贪念面前竟是如此的脆弱无力。终于,在1942年,茨威格服下了毒药和所有破碎的梦,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他笔下这个“昨日的世界”,正是韦斯·安德森在电影中反复提及的“消失的世界”。那里有人性的光辉,精神的文明,艺术与理想,还有影片中Zero深爱的、古斯塔夫欣赏的阿加莎——极纯净的美。
“You see, there are still faint glimmers of civilization left in this barbaric slaughterhouse that was once known as humanity”。
你看,在这个野蛮的屠宰场里,还是残存着一些曾被称为人性的微光在闪动。
布达佩斯大饭店最终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没落,那些梦幻而富丽堂皇的颜色和装饰也慢慢从墙上褪色、剥落。
人性的微光闪动了一瞬间,在历史的长河里却微缈到不值一提。
这个奇妙的故事由作家之手记录下来,最终在人们的记忆中变成了永恒。
多年后,五花八门的钥匙挂满了作家的墓前,每一把钥匙,或许都是读者心中的一座 “Grand Pudapest ”。
排版|王慧敏
文字|完颜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