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读后

本篇分享的依旧是一本长篇小说,名为《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的名声在国内还是很响的。我个人觉得,除了作品,他名字也易记。尤其在每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之后,中文互联网上总能看到揶揄他年年陪跑的段子。而实际上,我怀疑又有多少人和少读书的我一样,其实一本村上春树的书都没读过。所以,当我偶然在豆瓣刷到了这本村上春树的高分作品,书名又有趣,便买来读了。

在此之前,我对本书的了解为零,对作者的风格也一无所知。而从书的第一页,我便强烈的感受到了。原来村上春树的文字,一点都不像他的名字那样清新通俗。比如故事开始,主人公“我”在一部电梯里,然后就是冗长的心理描写,一写就是几千字。主人公若是不急着出电梯,作为读者的我都有点慌了:这电梯是“心慌方”吗?故事还进不进行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书是一本科幻加奇幻加悬疑小说。这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另一点:大名鼎鼎的村上春树居然是写这种类型小说的?想想也不奇怪,诺奖得主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我之前读过,不也是科幻的皮。这些诺奖级别的作家,写个科幻都能搞得特严肃文学,劝退了不少科幻爱好者。

本书内容如书名,并行写了两条线:“冷酷仙境”更科幻,“世界尽头”更奇幻。而为什么会存在两个世界,他们有何关系,那便是悬疑了。

先说“世界尽头”。其实读到三分之一,我已能大体猜到“世界尽头”的世界是什么了。它类似电影《盗梦空间》里,梦的最后一层潜意识边缘。这里的时间近乎无限,人在这里过了一生,醒来发现现实中也只是过了一瞬。又好像日漫《弥留之国的爱丽丝》,感觉生活在这里的人,处在生死边缘的阴阳交界。这种设定如今已不新鲜,但本书成书于80年代,估计在当时还是比较奇妙的。

我惊异于在这个幻化出来的“世界尽头”里,居然还有发电厂。电从哪来?风能转化。风从哪里来?从地下的洞吹来。全都有解释。我刚想质疑电是怎么传输的,又觉得何必跟个奇幻世界较真儿。结果书中很快打了我的脸:地下埋了电缆… 这也许就是村上春树的风格吧。不管是现实世界还是幻想世界,书中的很多情节、人物和设定,他都面面俱到(啰哩啰嗦)有所交代,但我却猜不到有何意义。

说到《弥留之国的爱丽丝》,书中同样提到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但却是在作为现实世界的“冷酷仙境”部分。现实中的“我”如爱丽丝一样,在东京的地下世界中进行了一番冒险。之所以把现实世界叫做“仙境”,应该就源于此。但我觉得,作为现实的“冷酷仙境”同样荒诞得不正常。比如那个胖姑娘,不仅枪法好,竟还是运动达人,攀岩特厉害。更不用提什么“计算士”“符号士”“夜鬼”之类的科幻设定了。这搞得我一度以为“冷酷仙境”也是假的,并非真实世界,是和“世界尽头”一样的另一个精神世界。说不定作者真的有此考虑。

读的过程中,我会思考“世界尽头”中的每一个意象,究竟代表了什么,是不是都能在“冷酷仙境”中一一找到对应?比如金毛独角兽的寓意、影子的寓意、发电站的寓意等等等等。读到这里,明显会想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书中也确实提到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名字。

所以,这本书其实更像是一个心理学的故事。书中一直提到的“心”,我认为代表了感情、欲望、自我等。但我又想,真的有“心”这种东西吗?能把“心”作为一个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看待吗?就像本为一体的影子与本体,能被分离吗?

“世界尽头”里的人没有“心”,但也因此活得很平静,类似四大皆空的世界,修行人把“心”修没了。这到底好不好?我认为不好也不坏,因为已无所谓“好”了。正如书中所言,“好”与“坏”是相对的,若“坏”没了,“好”也就不存在了。主人公一直纠结要不要逃出“世界尽头”,便在于此。但我感觉,他之所以纠结,更是因为在这个自己搭建的世界里,也有一个他喜欢的姑娘。他并不孤独。当然,两个不同世界的图书馆姑娘,其实就是一个人。

那是选择“活在”“世界尽头”这样一个不好不坏的永生世界,还是活在纷纷扰扰男欢女爱而又危机四伏的“冷酷仙境”呢?书中的主人公最终虽然做了选择,但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完美的答案。作为读者,好像也没得选。睡梦总会醒来,现实终会结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读后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