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聊一聊近两年刚出版的一本推理小说《喜鹊谋杀案》,作者是英国推理小说作家安东尼·霍洛维茨。我之前没听说过他,但看介绍得知,他是“有史以来唯一被柯南•道尔产权会认证的续写福尔摩斯之人”,水准可见一斑。
之所以会读,主要是因为听某文化类播客推荐了这本小说。再者我本身也算是推理爱好者,所以即便这本书足有27万字,我也仅花了三天时间便读完了。
一
本书的一大亮点就是“书中书”的故事结构。书中有一个“现实”世界,可称为“表世界”;表世界里有一个推理作家,他笔下的世界可称为“里世界”。表里世界都发生了命案,而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常,若是一本推理小说在讲述结构上玩什么幺蛾子,我会首先考虑存在“叙述性诡计”。而本书则重在以表里世界案件的缠绕交织,带来阅读快感,让我有类似看今敏《红辣椒》般的体验。
略有遗憾的是,书中表里世界的写作风格,我并没有感到存在太大差别,不知道英文版是不是也如此。这一点个人认为同样是书中书结构的《赎罪》做得更好。再次赞叹《赎罪》作者驾驭各类风格的惊人笔力。
二
本书还出现了类似《无人生还》里的那种预言杀人“童谣”,也是非常经典的推理写作手法了。我也是读到这里才知道,与中国不同,喜鹊在西方的寓意不太好,甚至相反。可之后看来,这个“童谣”与之后的情节发展并没有特别贴合,除了致敬阿加莎·克里斯蒂,好像也没有什么存在意义。
三
书中的破案方式也是比较“古典”的“家访流”,即侦探通过挨家挨户和案件相关人员唠嗑,多角度获取信息,从而推断出谜底。这有点像解那种“甲乙丙丁谁说了谎”的智力题。表里世界的两个“侦探”都采用了这个方法。本书的两个世界存在大量的相关人,他们的故事即使最终与案件无关,也会作为破案干扰项占据大量篇幅,这也是造成大部头小说的主因。
四
这本书给我的最直接感受:推理悬疑小说,作者若写着写着太监了,甚至写一半死了,下回没有分解,确实会令追更的读者们崩溃。不仅是推理小说,比如《红楼梦》,据说后人不管怎么续,都没有曹雪芹那味儿。作为《冰与火之歌》的忠实读者,和其他书迷一样,我就怕万年拖稿王马丁哪天拜拜了。
五
其实于我个人而言,表世界的凶手和TA所用的障眼法并不难猜。但里世界的凶手身份,我个人感觉,安排得有一些刻意和牵强。这也难怪,里世界案件的谜底,一直到最后才给到读者,就是为了不让读者猜到。在揭密之前,没有实锤,那凶手身份安排给谁其实都可以圆过去。这种靠设置悬疑点吸引人,但在揭秘那一刻又踩空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南派三叔的作品。
最后,我想自己与自己简单探讨一下推理小说和严肃文学的问题。如《喜鹊谋杀案》故事里的推理小说作家,其实一直想写严肃文学,只是阴差阳错写了推理小说得以成名。我作为读者,也想读点“高级”的,可日常读严肃文学两页就会睡过去,读推理小说却能废寝导致睡眠不足。我其实会有点纠结,读多了更通俗的书,是否会违背自己读书的初心。可我读书的初心是啥来着?是为了留存输出而作的输入,还是为了追逐终极问题的答案?原来书读着读着就会忘掉这类问题。索性就不想那么多了,书友推荐,必有可取之处,便可随手拿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