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利科尼亚》是三部曲科幻小说,我之前写过第一部《春》的读后感,本篇分享第二部《夏》。
在第一部的读后感中,我曾期待过这本《夏》。原因在于看豆瓣书评说,这一系列的内容越来越精彩。可依照我个人的观感,第二部依旧延续着第一部那种不温不火的节奏,谈不上有什么引发阅读快感的变化或升华。
作为生态小说,若说第一部《春》着重对生物体系的设定进行了描绘,那《夏》便是对地理设定的展开了。借助航海技术的发展,书中就有船绕了大半个海利科尼亚。书扉页上配的地图也终于派上了用场。
第二部的亮点,依旧来自于星球上空那艘太空飞船。这部甚至有了一个从飞船下到地面的人。我本以为作为下凡的堕天使,知识碾压地上人的存在,他应该成为类似穿越爽文里的主角。但很遗憾,书中有个很扯的设定:尽管科技已经这么发达,飞船中的人却无法抵御海利科尼亚上的病毒,所以下界就是死。虽然活的时间不算太长,而且还挺憋屈,这个人依旧在地面上挺满足。因为,他触碰到了在太空船上永远也体会不到的真实。
说到真实,最近我体会到的最大真实感,便是从凉爽的空调房走出户外的那一刹那。迎面扑来的热浪,甚至让我的眼镜起了雾,我的鼻孔瞬时放大,以便呼吸。同行的人都渴望尽快躲进下一个空调房,我却眯起眼睛,吐纳两口四十度的空气,想着再多感受一下真实的世界。
书中的海利科尼亚也正在经历大周期年的夏天,这个夏天要持续几百年。不像双星系统的海利科尼亚,我们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太阳。但这不意味着,地球上只有春夏秋冬这种气候小周期,没有大周期。事实上,关于气候周期性变化的研究比比皆是。有说几十年一个周期的,也有说几万年一个周期的。温室效应、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这些词就如这个夏天一样火热。甚至有奇文说,如今的气候会回到西周时期,中国北方将重新变得湿润温暖,沙漠重变绿洲,中必赢云云。
这个夏天热得如此反常,没有空调真就活不下去,上点年纪的人都在回想:以前没有空调的日子自己是怎么过来的。我懒得去查历史数据,单凭个人印象,在20年前,28度就已经是青岛最热的天了,超过30度我觉得那得要多热。可现如今,降到30度以下竟可以认为入秋了。我甚至有了一丝杞人忧天的恐慌:地球会不会渐渐变得不适宜人类生存?
而且祸不单行,有研究指出(不列reference了),气候的变化也推动了一些病毒的大流行。新冠、猴痘,甚至可能只是前兆。而海利科尼亚上的病毒,也会伴随着大周期年的转暖和转冷爆发两次,每次消灭一半的人口。但经过病毒洗礼挺过去的人,变得或瘦或胖,可以更好的适应随之而来的酷夏或严冬。冥冥之中,病毒帮着人类做着自然选择。要不说单单作为生态小说,本书还是很有想法的。
我这篇读后感扯得有点远,作者写这本书时,可能会想隐喻一些人类文明史,尤其是宗教什么的,但肯定没想着还能影射地球的气候变化。总之,个人认为,本书的设定能引起一些遐想,但故事情节泛善可陈,主要人物也缺少吸引我的魅力。我当然也会好奇本系列的最后一部《冬》,等天冷了再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