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简单聊一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部著名推理剧本《捕鼠器》。依旧是来自播客节目“银杏树下”的推荐。说来也巧,听到这期播客的当天,我在公司的书架前,从一众管理类书籍中,一眼看到了有这本推理小书。这岂非天意?不读读都不行了。
在本格推理小说的各种类型里,有一种最经典的模式,叫做“暴风雪山庄模式”,又叫“孤岛模式”。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几个人由于某种原因,被封在一个与外隔绝的地方,凶手隐匿身份犯案,受害人还往往不只一个,搞得人心惶惶互相猜忌,很是刺激。比如阿婆的名著《无人生还》,发生在孤岛上,最是典型。我上大学时期,租过全套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便感觉几乎每个案子都是“暴风雪山庄模式”,而且我记得有的案子直接就是发生在一个暴风雪天里的山庄里。由于这种模式下的故事发生地点单一,还特别适合搬上舞台。
阿婆写的《捕鼠器》这个故事,也是发生在一个暴风雪天里的小旅馆里。作为一个著名的舞台剧剧本,从伦敦到国内,很多专业剧社都对其做过演绎。上网一搜,还能搜到不少学生剧社的演出。除了领着孩子看过儿童剧,我几乎没看过舞台剧。但我之前看过线上的一个节目,叫《一本好书》。我惊讶于这个节目里舞台布景的真实,和专业演员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作为手机前的观众也入了戏,这才真正感受到了舞台剧的魅力。所以,若是人到现场身临其境,必然趣味加倍。
本书是剧本加凶杀案,便是真正的剧本杀。虽然我从未玩过剧本杀,但玩过三国杀。据我猜测,和三国杀里每个玩家知道自己身份不同,有的剧本杀开到最后,才会真相大白。玩家们往往是在剧情几层反转的最后,才知道自己扮演角色背后的真实使命。恍然大悟之时,玩家既爽快又意犹未尽,这该是剧本杀的魅力所在。
说回《捕鼠器》的推理部分。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也是给在场的每个人都安排了疑点,每个人都可以是凶手。若是变成剧本杀,便可以说,不仅参与者不知道谁是凶手,甚至给我的一种感觉:他们连自己是不是凶手都不知道。最终的凶手设置,让我联想到了阿婆的《罗杰疑案》,有些出人意料。也有人说凶手的指向早有伏笔,可谁知道伏笔会不会变成误导?推理小说本就不想让读者猜到,这些究竟是误导还是线索。好的推理作品只会在给你答案时,让你觉得这一切都那么合理,《捕鼠器》显然做到了。
另外,与《无人生还》类似,本案也加上了“童谣”元素。但遗憾的是,除了烘托气氛,童谣基本没什么用处。这点比起《无人生还》还是落了下乘。
如今,想创作一个阿加莎式的本格推理越来越难。因为刑侦技术大发展的今天,以前需要智力推理破解的谜题,如今佛波勒靠科技便能精准搞定,哪还需要侦探。所以,前两年的电影《利刃出鞘》,能在现代社会的框架上拍出阿婆味儿,已经是非常难得。明年将要上映《利刃出鞘2 》,看预告片案件会发生于一个岛上。果然,还得是“孤岛模式”,切断与现代科技的连接,才能让推理重登剧本杀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