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杀手都是神经病 — 读《ABC谋杀案》

本篇聊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ABC谋杀案》。

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我关注的一档读书播客节目“银杏树下”,最近聊的就是这部作品。为了不在收听节目中被剧透,我便先提前找了电子书,花了点时间读完。

我本人一直很喜欢看推理小说或影视。但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我之前认真读过还有印象的,也只有《无人生还》和《东方快车谋杀案》了。

以下涉及相关作品的剧透。

《ABC谋杀案》的内容,简单讲,便是英国各地出现连环凶杀案,凶手会按照地名和人名首字母的顺序行凶,而且还会发杀人预告。

在较传统的推理小说或电影中,一个连环杀人凶手,尤其是一个会发杀人预告的凶手,不太可能是个随机杀人的神经病,也不太可能是为了达成某种“仪式感”而刻意为之。同样,凶手发出杀人预告一定是有目的的,不太可能是单纯的挑衅。

比如本案,几个被害人之所以接连被害,必然不可能是因为他们生活在A、B、C市,姓名首字母为A、B、C这种原因。凶手给侦探寄预告杀人信,也一定存在混淆视听之类的目的。

但我之前看过的《唐人街探案2》,最后解谜,凶手杀人的作案动机,真的就是为了一个神棍“仪式”,行凶逻辑是遵照“五行”,受害人被挑选的理由就是他们的生辰八字。这和按姓名首字母ABC来挑人杀有何不同呢?所以,电影里的凶手还真的如宝强所说:就是个神经病,于是看得有些失望。不按套路。

现实中的罪案才会不同,比如美国著名的十二宫杀手,TA发的预告看来就是纯粹挑衅警方,随机杀陌生人。所以,难以侦破。

在这类推理作品里,若受害人之间完全不认识,表面上无法将他们联系起来,那找到隐藏在被害人之间的共通点即是破案的关键。而这个能把被害人串在一起的线索,当作者将其公示之时,往往能把故事推向高潮,给读者醍醐灌顶、汗毛直竖之感。

比如,在推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受害人原来都曾是某个大夫的病号,那这个大夫或者能拿到病例的人就有重大嫌疑;或者受害人都曾是某个旅游团的游客,那在那次旅行途中,一定发生了被众人掩盖的不可告人之事等等。“找相同”,是看这类作品的一大快感来源。

拿阿婆的《无人生还》为例,受害人都是犯了罪,但逃脱了法律判决的人。落在本书,便是在受害人身边都出现了“丝袜”这个意象。

《东方快车谋杀案》反其道而行之,受害人只有一个,凶手一堆。那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凶手们,背后其实大有关联。

说回本书。凶手遵循ABC杀人,实际是为了掩盖真正的杀人目标和动机,不惜再多杀几个无辜者,以混淆破案方向。这个被评论为“藏叶于林”的套路,我不知道是不是阿婆首创,但显然,被众多推理后来者所借鉴。但这种手法当然只会存在于文艺作品里面。现实里的凶手犯案越多,破绽越多,只会更快被抓,一般没有凶手会这么“蠢”。何况,为了杀一人而杀几个无关的人,这得要多“疯”。这么说来,按照这种套路杀人的凶手,其实也算是一个真正的“神经病”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连环杀手都是神经病 — 读《ABC谋杀案》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