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78年,时年22岁的贾谊上《论积贮疏》,要改革汉帝国的总经济路线,并要求对诸侯王进行削藩。文帝部分采纳了贾谊的意见。
当时文帝在位不过2年,仍然受制于开国老臣灌婴周勃等。不过仍然推行了贾谊的部分经济主张。贾谊是怀有大志的人,且是儒生,在帝国政治路线的方向上必然与开国帮产生激烈冲突,事实上一直到武帝彻底中央集权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之后,才算是完全实现了贾谊的政治主张。
因此周勃灌婴等老臣联合弹劾贾谊,文帝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外放贾谊到长沙,明着贬谪,暗则是因时机不成熟,把他雪藏并保护起来。不得不说,刘恒确实也是一代英主。
三年后,灌婴死,斗倒周勃为首的重臣集团后,文帝重召贾谊入京,秉烛夜谈到深夜,即李商隐名句所指——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当天君臣二人聊了整天的鬼神之事,绝口不提治国理政,第二天就拜贾谊为梁王的太傅。
列传里提了一嘴,梁王是文帝小儿子,最受宠,且好读书。也行君臣二人冥冥中早已知道帝国种种积弊不是一代人即可解决的,帝国的前进路线也不是一代人就能确立的,所以谈了整天的鬼神,事实上早已话入玄机,已然将帝国的继承人交托给了贾谊。
所以说梁王坠马而死后,贾谊会因此郁郁寡欢一年多,他的哭,不仅自责于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一方面又念及文帝的知遇之恩,同时也担忧着帝国的前途,属实也是苏轼所指,志大而量小。
前168年,一代英才年仅33岁就此陨落,后人自然会惋惜,如若贾谊不死,还有晁错董仲舒什么事?
夜读《史记》,贾谊列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夜读《史记》,贾谊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