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密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探秘》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作者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 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称为“儿童世纪的代表”。她是意大利的教育家、哲学家、医生,但最广为人知的是她对教育的贡献。谁都无法否认,在世界教育史中,蒙台梭利占有重要的地位,就连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都称她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教育家”。

蒙台梭利是幸运的,她很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还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学习,这段学习经历让她在医学上颇有建树,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助理医生,对弱智儿童展开研究,后来到一个弱智儿童学校担任主治教师。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让蒙台梭利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她再次进入罗马大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对前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我对蒙台梭利的慎独精神和治学态度非常的敬佩。她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并未因此而骄傲自负,仍然非常严谨,保持谦逊的态度,正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并积极地进修相关的理论知识,她日后取得的巨大成就可见其这段“探秘旅程”的投入和严谨细致:在1907年,学有所成的她终于在罗马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那些贪婪、暴力的穷孩子,效果惊人,孩子们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让孩子们受益良多,也让蒙台梭利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了儿童发展的秘密,形成了独特的早期教育观点。

我们作为未来的师者,在站上讲台或初入职业时总会感觉到局促不安和慌张,感到“有心而无力”,而出现这种心理状况时,我们对其现象的原因分析是缺乏实践经验,时间会让我们的经验累积,融会贯通成我们执教的工具,但是这样的理解缺失了对方法论的探寻,我们很少因此而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仅仅靠时间累积下的经验只会让我们在原地打转,追寻教育、心理方面的真理会武装我们的思想,给予我们思维模式上的革新,更宏大的教育理念体系,使我们于教育领域上的提升得到纵横方向上的拓展。

Maria

Montessori

作品简介

初读标题,就会有这样的疑问:“童年的秘密是什么秘密?”通读全文后,方知是作者对儿童成长时期的发展秘密探寻路程,挖掘儿童发展的“秘密”,掌握秘密的前因后果,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历程中,因此这是蒙台梭利集中阐述其儿童教育观的一本著作。书中详细而生动地描得到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析了儿童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和儿童的冲突,阐述了了幼儿教育原则及教师父母的职责,对教育者有极大的启示。

全书共28章,细读文本后,我根据章节之间的内容联系和逻辑结构对本书的框架如下的大致梳理:

“新型教育有一个基本的目的,那就是认识并解放儿童。”这就需要成人去了解儿童究竟能通过何种渠道幸福生活的。

蒙台梭利创立的“儿童之家”教育体系重视这三点:

(1)重视环境的教育意义

儿童拥有日渐增长的能力,如果给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他们会不断地调节自我和环境之间的差距,就能最大限度地展示自我,在适宜的环境中,儿童的身心可以不必受到各种约束,他的心理生活也能自然的地展开,内心的秘密也能展现出来。

(2)重视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这个环境中充当着引导角色,要避免由于自己的行为和权威而阻碍了儿童的生活。最简单的,要避免发怒,我们常常通过发怒的方式去向儿童宣泄自己不满的情绪,小学老师面对孩子常常“暴跳如雷”,这便是没有方法的体现,要做一名优秀的师者,仅仅把目光局限在对教学研究上是不行的,要及时地接受科学的指导和外界的批评。

(3)尊重儿童的人格和个性

教师要认识到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肯定幼儿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发展动力,应该将幼儿看作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根据她们发展年龄阶段的特征和敏感期而特别设计教具,并对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有全新的认识在教育中学会尊重儿童。

The Secret

of Childhood

教育启示

读完本书,蒙氏教育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很多人看来构造的是一个教育乌托邦,的确,要在我国的现阶段教育情势下践行并落实这样的思想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并不影响我们教育者将之视若珍宝,成为内心的驱动力,并将之于现代的情势灵活地结合,润物细无声。教育应该是有理想的,它是教育里温暖的内核,外部环境再坚硬也有这一温暖的内核维持教育本该有的气氛,并于特定时期引发共情,促进社会的变革,人类的进化。

我在刚翻阅这本书的时候犹豫了片刻,我的理想学段是初高中,我需要去阅读儿童的教育理论吗?事实证明我那片刻的犹豫是十分愚蠢的,儿童是最不应该被忽视的阶段,甚至是婴幼儿,都应该被重视,很多青少年和成人的人格障碍都要追溯到儿童时期。我还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案例,心理室来了一无助的大人带着一个孩子,孩子总是毫无理由地大哭无法停止,情绪非常不稳定,众人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通过催眠,催眠师发现,由于孩子出生时是冬天,家人把他用襁褓裹得紧紧。婴儿刚出生时其实体温较高,不用保暖,但大家不懂,把他包得严严实实,他感到热,就哭,越哭,家人就给他裹得更暖和,导致了他心理上的创伤。对儿童初期发展的轻视,的确会对一个人将来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在与中学生打交道时,儿童教育的理论储备我们也应当具备。

蒙台梭利在书中有很多倡导和呼吁,最后她呼吁社会应该给儿童更多的权利,他引用了艾默生的一句话:“儿童就像弥赛亚,他降临到堕落的人间,目的就是为了引导那些人性在沉睡的人们,重返天国。”社会应该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应该发出爱的呼声,增强爱的力量,强调父母的职责。

我不由开始关注中国在儿童保护这一块的历程和目前的方案,可喜的是,党和国家明确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伟大征程中,儿童是不容忽视的群体。”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和儿童发展,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快了儿童保护的法制建设。如《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民法通则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明确了家庭监护和国家监护的职责。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提供了政策依据。前不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两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1月1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法律草案,即《<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5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共收到3.7万多人提出的4.5万多条意见,其中未成年人有1.7万多人,提出了2.1万多条意见,约占总意见数量的45%。看到这些数据的刹那间,我既感到路漫漫,因为常识性的家庭教育学科普普及率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又感到希望,有一种朝阳般的力量,正在蓬勃向上,支撑起未来的一切蓝图。

卢梭提醒世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教育即生长,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次序性,儿童决定了人类的命运,如果儿童不能按照自然的规律进行发展,如果儿童受到心理偏离正轨带来的折磨和痛苦,那么,人类就永远不能是正常的。

但是,在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儿童的社会家庭地位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物质生活层面,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问题儿童、叛逆儿童人数不断增加,甚至出现叛逆期不断提前等问题。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是不是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就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是具有生育能力就可以为人父为人母,当我们决定孕育抚养一个新生命的时候,我们就要做好“探秘”和“解密”的觉悟,这需要我们的勇气、耐心和毅力,孜孜不倦地探寻并揭秘,任重而道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探密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