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偏要免俗”——浅谈《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是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之一,在疫情之前曾经在电影院大规模重映,不管观众们是初次观看,还是二刷三刷,这部经典作品都普遍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就我个人来说,这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从技巧和内容上都看出了很多新的东西,果然经典就是耐得住细品的。
1. “f**k the regulation” ——规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影片的主人公1900从海上出生也在海上死亡,对于陆地上的人来说,他基本算作从未存在过。因为他不属于哪个国家,没有家庭,没有所代表的集体,自然也没有蕴含什么文化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管这艘船载着形形色色的人们来来往往,承载了纷繁复杂的文化符号,而对于1900来说却根本算不上什么。所以1900本身就象征着一种反对教条和常规的“虚无主义” 既是历史虚无,又是文化虚无。影片后半段斗琴那一段里,1900对那个自称爵士发明者的挑衅处之泰然,在钢琴pk中全面碾压对手,然后来一句f**k jazz,其实也是对“定义”本身的破题。
他不理解为什么要斗琴,不理解世俗观念里的追名逐利的虚荣感,只要有琴就可以自足。什么“爵士”也好“民谣”也好,他不喜欢将音乐定义在这小小的字眼中,他只信自己双手之下的创造。
但是影片也有几处表现出这种虚无和现实脱节造成的孤独感,如船上的人群涌出看自由女神像时那种集体归属感,1900就无法感受到。他那时落寞的表情令人感慨万千,有所得必定有所失。他得的是放荡不羁,是遵从本心,是精神自由。但他失去的则是家国情怀、归属与认同……
2. “岸上的人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意义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1900还代表着对“寻求意义”这个动作的否定。他说道陆地是看不到尽头的,有着无数的街道,而他在陆地这个无限的“琴键”上弹不出他的钢琴曲。只有在每天固定人流而且看得到头和尾的船上和有限的88个琴键上才能承载他无限的灵感和思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体系中的法则显然对于他来说太过复杂了。他如果挣脱了一艘船这样一个载体而奔向陆地,那陆地或许对于他反倒是更大的镣铐和枷锁。他不会考虑弹琴是为了什么,意义在他身上也并不适用,他弹琴只是为了自我满足和生活方式,或者说琴的存在就是他本身。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导演对于鱼龙混杂的社会里各项明规则潜规则的厌恶,对于无止境地追求意义而不落到实处的批判。
3. “Playing Love”——爱情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次偶然的际遇,带动了深深的相思。但却没有后续也没有结尾,甚至礼物也还没送出去。1900在海上乌托邦里独善其身了许多年,从游客身上看尽众生百态。但却突然有一天,一个如天使般美丽的女子在那扇窗口出现,他克服胆怯 想要握紧这次难得一遇的心动,可惜的是,他与她终究还是一期一会而已。
然而,一期一会就一定是遗憾嘛?那次际遇所产生的心动感本身难道不是弥足珍贵的吗?万物的美总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凋零,但有一种美会历久弥新,那就是回忆中的美。电影中处理这段感情的方式在我看来是处理“一见钟情”最恰当的方式,毕竟谁能保证遗憾不是另一种程度的圆满呢?
4. “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我偏要免俗
有人觉得1900决定回到船上是固步自封不愿接受更广阔的天地,其实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一种脱俗,是对现实的不妥协。如果他无法纯粹得弹琴,也失去了与他共生的这艘船,那他只有和船一起走向灭亡。在影史经典船梯镜头里,1900把帽子脱下等于把部分渴望过上岸的自己留在岸边,然后真正的自己还是回到那个看的到尽头的船上继续弹琴这个最纯粹的热爱,拒绝落到现实去接触那么多复杂又没有尽头的东西。
难道大家真的想看到最后1900结婚生子靠着天赋异禀坐收名利的样子吗?渐渐得他被时光磨平了棱角,融入社会中复杂的规则体系。他会知道孤儿院并不是给没有小孩的大人开的,他会知道妈妈并不是一种马,他会从梦想家最终变成资本家。
这不是我们要看到的1900!
所以我想这个结局根本不是遗憾。看到最后虽然没有实体但一直存在1900心中的琴键了吗?他们是一种精神符号,是永存的。结局1900和船一起离开了世界,其实这也是证明了虚无和享乐主义如果不向现实妥协终究是无法存活的,导演在创造乌托邦的同时也不忘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敲响警钟。给我们编织了一场梦,醒来的时候依旧感动。
5. 最后再说说莫里康内的配乐,我曾经收藏过海上钢琴师的原声带,浮躁的时候都会拿出来听一听。这次回到大荧幕跟着镜头再听到几首经典的曲子,真情实感得起了鸡皮疙瘩。女主角出现时的那一首《Playing Love》在前中后共出现了三次,分别引出了故事,推动电影情节到转折和高潮,最后又引出了结尾。1900为很多不同的群体演奏不同的音乐,也为几个单独的个体创作过,给人的感觉都大不相同;我惊叹于音乐对人物形象和个性的精准塑造能力,我想这便是不同的艺术形式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吧
所以很感谢这部电影没让1900上岸,感谢导演托纳多雷成就了一个“偏要免俗”的好故事。
文案:毛胜男
排版:王殷
责编:王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