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舍

梁衡在《觅渡》里有一篇文章叫《在青岛看房子》,讲的是他在青岛开会时领略到的这个城市别有风味的建筑――各国各式的房子。

这些房屋中,有几座德国的建筑,即提督府,提督楼和花石楼令他印象深刻。这中仿皇宫建造的提督楼又最值得一提。这座建筑从哥特式红屋顶、深陷进去的窄窗户到一米厚的墙体、金碧辉煌的舞厅,都显示着皇家建筑的辉煌,但其背后也在向人们讲述着青岛这座城市曾有过的惨痛历史,这些建筑就是证据。侵略者在异国为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于是建了各具特色的房屋,这就成了青岛的房舍包容万千姿态的景象。

好在大国包容,在经历过历史的阵痛后,仍把这些建筑保留了下来,形成了今天青岛别具一格的风景,也为后人留下了审美对象。

这篇文章讲述的青岛建筑,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让我想起了另一种也是别有风味的建筑,它也生动地展现了那个地方的人文风俗,那就是江南水乡的房屋。

最典型的江南小舍,逃不过那粉白的墙,青灰亦或朱红的瓦,雕花窗沿,朦胧窗纱。因为少有像北方那样大片大片的平原,因而这里的人们也就生活地细腻。在水道之间建造房屋,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有人烟的地方,就必定有水。晴朗的日子里,水也响得清脆,看得通透。而落雨的日子则更多,门前一溜石板路,石板间冒着青苔,长得也是密密的。逢着天下雨,走在这样的路上是迈一步,“吱”一声,像是把那些在缝隙里生存的小家伙踩疼了,趣味横生。不仅是石板路,江南的景物就着水气往往更好看。不论是水,是溪,是雨,总别有一番风味。

周庄小镇的布局,常常有一条丝带晕过房舍,穿过小村。水是润泽的,波是细密的,一涟一涟地晕开,晕出的水光就映在居民小楼的白墙上,一晃一晃的。白日里,人家就在水上划着不大不小的船,或买卖,或赶路;当夜色渗进河水,小楼灯照之时,远远的,有三两点星光,忽闪忽闪。近些,是乌篷船上的烛火,不紧不慢地摇曳在水面上。多少人家在悠悠水声中进入梦乡,只有那些船还淡淡地亮在夜里,像是在张罗着一场场梦,轻柔的水乡梦。

若是到了落雨的日子,家家户户的院子景色也十分好看。一溜水珠从长了青苔的屋顶顺下来,落在石板上,乒乒乓乓地响。声音清脆,却也不扰着屋里人。浅白色的雾朦胧在庭院之外,越是远处,白得就越浓厚。隔墙望远山,山被裹在雾里,山影糊糊的,似有似无,想是有什么仙人在那常住,也不叫人知晓。一关上,门里门外就是两个世界了。所有的情绪都在这副烟雨图中掩藏,弥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成了一种房舍,一种房舍展现了一种生活方式。江南在走过千年历史后,这里的人们形成了特有的性格,这里的房舍也育出了独特的风韵。

文案:方舟

排版:方舟

责编:王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房舍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