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似鸡汤一般说教,也不是某种程度的心灵慰藉,而是一位老人家略显节制的絮叨,节奏舒缓甚至缓慢;读着,你会觉得人生并没有开头,并没有结尾,好像被他的河流吸进去一般,只是跟着他一起“流淌”。
你的人生,只差一个栖止木!
文/文子
——读《心的栖止木》河合隼雄 著
编辑/梁一
来源/森林共读会
读了《心的栖止木》以后,心情尤为复杂。
如果要你用一种物件儿反观人生,你会选择什么?栖止木?
河合隼雄先生的这本《心的栖止木》,并不像其他的散文,它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者,在叙述着自己的人生际遇。
“人”是一种特别纠结的生物,总是活的日子越多,越想悟出点什么;似乎想明白了,荆棘密布的人生才稍有明朗,成为有价值有说头的人生;于他而言,人生似乎是一条河流,很自然地就在眼前流淌了,而且他还是一条泛着亮光的河。作为心理治疗师,在治疗之外,河合先生行文并不算漂亮的文字,却如一位挽着长须的温睿亲和的长者,字里行间,清气袭人,切叙家常。
他直讲,人心一世如飞鸟,都需要暂时可供歇息的树枝,喘一口气,安静平和地呼吸一下,再继续飞。
河合先生是日本大师级的人物,他是日本的临床心理学家,日本心理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也是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按照心理学的角度,人心是永远他们揣摩的对象,与此同时,反观人生便成了他的必须课题,或许,栖止木就是他对人生所表达的一种意境吧!
它不似鸡汤一般说教,也不是某种程度的心灵慰藉,而是一位老人家略显节制的絮叨,节奏舒缓甚至缓慢;读着,你会觉得人生并没有开头,并没有结尾,好像被他的河流吸进去一般,只是跟着他一起“流淌”。
河合先生在73岁的年纪吹笛子,“我把73这年龄放在括弧里,试着挑战稍微有点难的曲子,”挑战之余,倒好像迎接崭新的人生那般欣喜。
生活如白驹过隙、耕作土地就从土地中得到收获;身体变化了,就会适应身体吃那些让身体感觉舒服一点的,只是吃着喜欢的东西就变成某种样子而已。不必想得太抽象,太理论,只要自然地活着就好,归其心、顺其意,便可!
这也让我想起了古代诗人王维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样的心境竟和河合先生的见解不谋而合,人生不管走到哪一步,再艰辛也别忘记停下来看看周围,或许你的未来只差一个栖止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