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山夏牧场》 李娟 著 :于荒野之中看到的(三)

于荒野之中看到的(三)

——读《深山夏牧场》 李娟 著

文/wind

来源/森林21天共读

摄影师Nan Gholding说:“我常想,如果我拍了足够的照片,我就不会失去任何人。事实上,我的照片让我看到我失去了多少。”

李娟的相机坏了。可是“有相机又能怎样呢?我又能重现什么留住什么呢?我永远也不曾—并将永远都不会—触及我所亲历的这种生存景观的核心部分。到处都是秘密。根本就没有入口。”

新旧更替中,相机留不住任何一处路过的情景。

尽管读了这三本《羊道》,我也无从触及到李娟的灵魂,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内心深处究竟是怎样的世界。常常也很难清楚明了身边亲近的人的想法,即便是生活了几十年的夫妻,养育了多年的子女。必须得承认,灵魂是孤独的。可以肌肤相亲,血脉相连,却很难做到心意相通,高山流水。最多读读李娟的文字,看看荒野中美丽的一草一木,哈萨克牧民的一茶一饭,勾勒一番,心向往之罢了。

搬到吾塞,扎克拜妈妈家有一座小木屋。“为了防雨,房顶上培着厚厚的土层。风吹来了种子,上面便长满青草,开满白色和黄色的花。植物娇嫩的根梢穿过土层和圆木间的缝隙,常常垂悬室内,挂在我们头顶,浓密而整齐的一大片。”房顶开满鲜花的深山小木屋,这画面太美了!

而演唱会上一个三四岁小男孩的半旧坎肩更是美得独特:“坎肩前前后后密密麻麻缀了一百多枚纽扣,每一枚都独一无二,还有不少是纯银的,很有年代感。相当耀眼”。这种沉淀着岁月的物件,美得多厚重啊。

妈妈对子女的教育很特别,大约觉得教也是一种干涉。

比如卡西做的饭无论多难吃,妈妈也从不指责。妈妈相信骄傲的卡西会发现好吃与不好吃的饭的区别。“生命总会自己寻找出路。哪怕明知是弯路,也得放手让孩子去走啊。”

当我们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这是经验是为了你好时真的好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一般我们搬家之前都会咧着架子不收拾不打扫,反正要搬走了嘛。“对我们来说搬家意味着舍弃,对哈萨克牧人来说,搬家为了保护。”因为常常搬家已成为日常,所以每一天都要认真地过,搬家那一天更是隆重如节日。搬走之后夏天一家人放牧居住的小木屋到了冬天大棕熊就来此冬眠,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的共用一个家,这场景温柔可亲。白天劳动的时候,累了会立刻仰身躺在草地上,

“全世界侧过了身子,天空突然放大,大地突然缩小。溪谷对面是羊道。羊道是纤细的,又是宽阔的。几十条、上百条,并行蜿蜒。羊早已走过,但羊走过时的繁华仍在那里。”

哈萨克牧民的生活也在缓慢地变化着,不知哪一天就像是走过的羊道,羊道在,繁华也在。一个古老的民族,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亮晶晶的闪耀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深山夏牧场》 李娟 著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