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

《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有一个译名叫《大亨小传》,我更喜欢后者。作者扮作小说中的人物尼克,自始至终都是用一种理智而克制的口吻来叙事,更符合小传的写法。(即它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传记的特点是要实事求是,不允许有虚构和夸张。)

而菲茨杰拉德写的这部著名的小说正是用传记的叙事手法来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现实社会的思索,以及他作为美国知识分子用一颗清醒头脑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作者用这样的手法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人们的理性思想衰落与质疑的讽喻。

菲茨杰拉德通过记叙穷小子盖茨比的追梦史来反映美国社会现实与文化。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在大社会背景“美国梦”的感召下,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如文中说:他从年少时就有着和本杰明·富兰克林一样严苛的作习时间表和不虚度时光的个人保证书。

正如他的父亲在他死后拿着写有作息时间表的书念叨着:“吉米命中注定是要飞黄腾达的。你注意到他用什么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吗?他在这方面是出类拔萃的。有一次他说我吃饭的模样像猪,我就揍了他一顿。”

既使他跻身富人行列,他对自己也很苛求,恪守传统,不酗酒不纵情。他的财富的积累就像美国社会在一战后的经济一样迅速膨胀。而经济的富足却弥补不了他精神的空虚。盖茨比挥金如土地组织别人夜夜笙歌,纵情狂欢。只是为了解开他心中的一个死扣,就是吸引他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照射下的他心中的女神——黛西。来实现他的爱情梦,让他空虚的灵魂有个寄托。

这样的描写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经济迅猛发展中,人们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而这种生活也使得很多人,尤其使得年轻人头昏脑胀,迷失自我,靠奢靡无度来挥霍青春。而这种社会氛围也必然酝酿出了一种更现实的文化:人们追逐享受,人情冷漠,相互之间只有利益的至上。在这种文化熏陶下的人们的生活喧哗而混乱,空气中弥漫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但那背后却隐藏着悲凉与凄惨。仿佛随时就可以把一切吞噬掉。

随着故事的推移,矛盾步步升级。有社会矛盾:如保持传统与尊重现实的矛盾;禁欲与纵情,禁酒与狂饮的矛盾;经济膨胀与精神迷茫的矛盾。种种的社会冲突,造成个人内心的矛盾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盖茨比靠违法生意实现了他的财富梦。他的爱情,也就是他的精神诉求却不能实现。

冰冷的现实给他当头一棒,不,不仅仅是一棒,而是让盖茨比追上了致命的恶运——他梦寐以求的富家小姐黛西,他往日的女友,汤姆的妻子己是在当时美国文化熏染下的一个“金钱女郎”。

盖茨比在这场三角恋中被卷入一场车祸。黛西驾车撞死了汤姆的情人,汤姆却污陷盖茨比,让他情人的丈夫威尔逊杀死了盖茨比,威尔逊最后自杀而亡。而在盖茨比的葬礼现场,那些他曾设宴款待了的被物质,欲望充塞,鱼贯而来的人们一个都没有参加。甚至他深爱的黛西,还有曾引导盖茨比发迹的人,也怕受牵连而躲之不及。故事情节似乎并不复杂,但矛盾冲突却相当集中。

其实一切故事情节都是作者反映社会现实,反观社会命运的抓手。每个人物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面镜子,他们或正面或反面地来反射社会百态。如文中对汤姆的描写就是美国现实的真实写照。他物质富裕的令人难以想象,而精神坠落到谷底。他酗酒,找情人,他虚伪而恶毒,他冷酷而残忍。文中说:“他属于那种在二十岁时即达到人生的巅峰状态,其后人生轨迹就不停下滑的人物之一。”

这不正是美国社会的模样吗?美国经济经历战后的迅猛发展,到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十年经济萧条。盖茨比由穷小子,靠做违法生意贩卖酒水快速成为巨富,而最后又被杀的惨相,不是美国经济戏剧性变化的状态吗?

小说篇幅不长,含量却极大。文化,汽车,酒,女性,传统与现实等等多种元素,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出来,菲茨杰拉德不愧是“Jazz时代”的文学代言人。

梦想妖冶而锋利。他击碎了盖茨比的梦,也就击碎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梦。而我们的主人公盖茨比文中说他“笃信那束绿色的灯光,它代表着从我们眼前逝去的流金岁月,它已弃我们而去,不过没关系,明天我们追逐的脚步会更快,胳膊会伸得更长……直到一个宁静的清晨——……

……于是,我们勉力向前划去,但逆流而上的命运小舟,却不断被生活的波浪推至起航的原点。”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课本中《渔夫的故事》,渔夫的妻子被贪欲俘获,而最终画了一个可笑的圆圈,终点还是起点。

这就是一个成为“大亨”的小传。被梦想俘虏,最后追逐了自己的噩运。

(21天共读交流群 分享)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