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想做的自己
——读周冲《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文/ 苏醒(21天共读群)
题 记
人到中年尚坚持理想者少,坚持理想又奋不顾身者少之又少。或许为了这份坚持,周冲放弃了生命中一朵朵的玫瑰,或许更多。她是幸运的,她的努力终为她换来想要的人生——独立、自由,精神和物质日趋富足。
关注周冲的微信公众号好久,被她的文字吸引,买了她的书。初看封面和书名,以为又是一本心灵鸡汤,等到翻开阅读,才发现完全不是,且出乎意料地超越了我的期望值。
作为80后的美女作家(周冲曾是江西选美冠军),她的经历或许比她的书更吸引人。生在农家,靠勤奋聪惠受到良好教育,毕业后在小城当中学教师。原本靠她的美丽和这份安稳的职业她会有一个四平八稳的人生。然而内心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令她奋不顾身逃离体制,孤身流浪,笔下求生。
且不论她写得如何,单就这份勇气已属难得。虽没像高更那样抛妻弃子,但她抛弃了自己的职业。纵然这职业如鸡肋,然而这世间何曾缺少鸡肋?又有几人哪怕身无所依也愿放弃鸡肋呢?
人到中年尚坚持理想者少,坚持理想又奋不顾身者少之又少。或许为了这份坚持,周冲放弃了生命中一朵朵的玫瑰,或许更多。她是幸运的,她的努力终为她换来想要的人生——独立、自由,精神和物质日趋富足。
她文辞犀利,从不吝惜残酷地写出真相。写到母亲暴躁的脾气,她说:“母亲此生积怨颇多,贫困、卑微、辛劳与冷漠使她无从舒展,我的蠢笨令她失望,父亲的美貌又令她紧张,她日益敏感易怒,神经如履薄冰,微薄小事便轻易令她发作。”
而她自己也继承了这暴怒的基因,“我从来都不像其他人一般恋家,总视家如牢笼;我从少年开始恋爱,孤注一掷,付出所有,直至山穷水尽;我几近本能地追逐温暖,哪怕那是焚我的火焰;我易伤易怒,自卑自虐,负能量如癌细胞,在体内不断裂变;我害怕重复母亲,在爱人眼里,消耗尽所有美好,最终反目成敌,如同一个暴力转载机,将所承受的悉数返还他人。”
看到这两段文字,不禁两眼发酸。那何曾不是我和我的母亲?何曾不是乡村千万儿女和千万个母亲?贫穷、卑微、辛劳,一生不得舒展,少女时的温柔被生活的风刀霜剑消磨殆尽,鲜少得到男性的尊重和爱护,这几乎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乡村女人的共同命运。
母亲那代人被命运禁锢,我们则不同。我们一出生就不用担心温饱,有受教育的机会。虽则城乡差距很大,至少,我们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韩寒说: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深以为然。周冲成功突围,做了最想做的自己,那我们呢?是否也该努力成为自己命运的推手,向着理想中的自己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