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有可能善终吗?

当我们复盘战国历史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值得反思,在秦孝公死后,商鞅有可能善终吗?

先看外部环境。在秦国,商鞅以苛刻不近人情出名。对于秦国贵族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跟你和财务打交道的感觉是一样的。商鞅得罪了秦国树大根深,实际上他根本得罪不起的人。

商鞅著名的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制度,基本上得罪了秦国所有的贵族。对于农业社会来说,土地贵族的命根子。你夺我土地,我跟你拼命。一旦失去了秦孝公的保护,贵族必然会跟商鞅拼命。商鞅跟权贵集团结仇太深,已经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还有一个案例也值得分享,商鞅规定,步子迈大一点要受罚,把灰倒在路边要受到肉刑惩罚。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他认为这是轻罪重罚可以提高刑罚的威慑力,就好比现在为什么要搞死刑是一样的?

这个政策让商鞅背上了变态杀人狂的骂名。身处在怨声载道的环境里,没有秦孝公这把大伞,商鞅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商鞅不采取雷霆手段,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来推进改革?不做怒目的金刚,而是做低眉的菩萨。不可能,这里面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时间,对于秦孝公来说,他最大的政治诉求就是恢复当年秦穆公时代霸主的地位。用菩萨低眉的方式,效率低,见效慢,秦孝公第一个不同意。

对于商鞅来说,华山只有一条路,采取雷霆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实现富国强兵。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

我们在看看内部的政治环境,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有可能宽恕商鞅吗?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宽恕,因为商鞅在他做太子的时候,惩罚了秦惠文王的老师,而且是肉刑。为什么刑不上大夫?就是因为士大夫要脸面。对于士大夫实施肉刑,等同于死刑。

如果商鞅愿意放弃多年苦心经营的财富和地位,学习吴起远走他国,我认为秦惠文王没有理由赶尽杀绝?毕竟商鞅实现了秦穆公当年的辉煌。

在我看来,商鞅必死是因为另外一个原因。秦惠文王作为继任的君王,最大的诉求是坐稳位置,抓牢权力。这种级别的人,当然不需要通过做出政绩来坐稳位置,但是他需要通过表态来抓牢权力。秦孝公死后,整个秦国的政治风向就是要处死商鞅。

秦惠文王当然可以一己之力扭转风向,力保商鞅,就跟当年他爹一样力挺商鞅。但是,必须付出巨大的成本,失去贵族的支持,失去人民的拥护。只有表态同意,秦惠文王才能迅速获得盟友的支持。

正是因为力挺商鞅的成本过高,秦惠文王采取了因势利导的态度,既然都决定处死商鞅,那就杀了吧。杀了商鞅正好给了秦国的贵族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

从内部的政治环境分析,商鞅也不存在善终的可能性。除非他原因放弃多年苦心经营的财富和地位,另谋出路,从零开始。

我们分析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的政治环境,得出一个结论,商鞅注定不存在善终的可能性。商鞅作为职业经理人祖师爷,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启发呢?谁也不希望,为一家企业拼死拼活,最终被一脚踢开?

对于一个毫无资历、毫无人脉的外人,要想博取功名利禄,采取温和的打法注定是失败的。雷霆手段是博取财富和富贵更合理的策略。采取雷霆手段的时候,尽可能团结更多的盟友,切忌孤军奋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商鞅有可能善终吗?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