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眼里的社会结构

汉朝的贾谊批判商鞅,认为现在世风日下背后的核心原因是商鞅变法。之前刑不上大夫,现在却对太子的老师动了肉刑,之前礼不下庶人,现在要求成年男子独立门户,公公和儿媳要避嫌,不能独处一室。贾谊认为没有必要,他打了个比喻。好比一个乞丐,能活下去就非常不容易,你还要求他吃饭之前铺桌布,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

儒家跟法家的争执,背后争的是如何搭建社会结构的理想?

在儒家的理想结构里面,大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由家族长老出来主持局面,解决问题。如何解决好吃懒作,偷奸耍滑的问题呢?

慈爱的老父亲只要投过来一个责备的眼神,犯错的儿子就会汗流浃背,改过自新。这是儒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我们当然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再高度的文明也不可能具备这么高效的行政效率?

在现实生活中,拿理想值来要求自己,当然没问题,一旦你要求别人,寄希望与社会,注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在这点上面,法家非常务实,他们认为,社会上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你是普通人就一定具备奸、懒、馋、坏的特点。这是人性,管理应该顺应人性,逆着人性反向操作,完全没有必要。即便你做了,也不可能产生效果,不可能把他们调教成温良恭俭让的模样。只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做出相应的安排,让他们能在最大限度为我所用就可以。

结合自己实际的管理经验,我倾向于法家的观点。在我手里,来来回回上几千员工,大部分员工都已经相忘于江湖,没有半点联系,甚至互相取关对方朋友圈。我很善待他们,对他们也很友好。给他们买过早餐、给他们春节发过红包、过生日私发给生日祝福和生日红包、去校区慰问的时候,吃的、喝的少不了。

坦白说,效果不明显。该敷衍还敷衍,该偷懒还偷懒,该不用心还是不用心。在我记忆力,有一件事情印象深刻,有个员工对我提意见,领导,我觉得您太温柔了,下次来校区的时候凶一点。这个意见很中肯,因为我们之间是一次离职对话。事后我深度反思了自己的管理方式。

对于一线员工,到底是儒家的方式多一点,还是法家的方式多一点?如果从效率出发,肯定应该多一些法家的方式。

重新回到秦国商鞅认为,儒家相亲相爱、相濡以沫、抱团取暖的大家族模式不适合管理普通民众,家族越大,好吃懒做的人就会越多,偷奸耍滑的人就会增加。怎么办呢?拆散大家庭。大家庭变成小家庭之后,小家庭各有各的小算盘,亲情自然变得很凉薄。身处巨变的现代社会,对于这点不难理解。

亲兄弟,也开始明算账了。贾谊批判的就是这种作风,认为亲情凉薄,亲兄弟,明算账,这种不良作风都是商鞅带来的。

这是站在儒家角度看这个问题,站在法家角度,贾谊眼里社会风气的败坏,正是商鞅想要达成的效果。

战国时代,各个强国都在向集权化发展,谁的集权程度高,谁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就越强。整个社会,只允许国家这个唯一的组织体系存在,大家都在往100%的集权方向发展。整个社会定于一尊,发出一个声音。

如何做到100%集权呢?拆散大家庭、打击大中小型组织。现在很多人力密集型的企业,也努力在做到100%集权。不允许私下建立小群、不允许私下聚会,一经发现严厉打击。

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大家庭奄奄一息,居然连核心家庭这种小型组织都不复存在,每个人都是单独的,除了国家之外,没有任何组织可以依靠。

有的时候,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很难组织行业协会的交流?为什么行业协会组织结构会这么松散?也许行业协会的命运从一出生就决定了,注定是没办法长大的。

商鞅也有自己的苦衷,如果做不到100%集权,效率就没办法提高,甚至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我们可以对照下西方中世纪的情况:教权就是一个大型组织体系,不但可以和政权分庭抗礼,甚至很多时候可以超越政权。

在对比下先秦的历史,家族组织是可以达到和国家组织分庭抗礼的,所以孟子有一句名言: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在这方面,我踩过坑。分享一个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之前有一个员工,参加校长竞聘,私底下给我的理由,竟然是可以做一方诸侯。话里话外的意思,我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言外之意,终于有了跟总部分庭抗礼的机会了,终于可以各自为政了。

虽然里面有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但也足以说明,凡是可以跟中央分庭抗礼的组织越多,行政效率越低,强大的概率越低。

商鞅是如何做到100%集权呢?破坏家族纽带、破坏乡土纽带。

在战国初期,在人的自然心态上,最切身的小群体才是最优先被认同的对象,所有古人的观念中,家族认同和乡土认同高于国家认同。如果有谁对政策不满。一大家人联合起来就有能力和地方政府唱对台戏,所以,国家要想提高集权程度,既要破坏家族纽带,也要破坏乡土纽带。

这种反人性的事情当然很难,但商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是靠政策强制,而是用了一种更贴合人性的经济策略,也就是开阡陌,诱导秦国人民自动解除家族纽带。一旦成年男子独立经营小家庭,父亲的权威就会开始瓦解,家族纽带自然就松脱了。

如何破坏乡土纽带呢?通过编户齐民的郡县制度,离开之前的故乡,重新定居,随着时间推移,乡土纽带破坏是迟早的事情。

俩个纽带都破坏了,从此以后,在人们心里 ,只有朝廷才是唯一的权威,官府定于一尊,这才是法家理想的社会结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法家眼里的社会结构
分享到: 更多 (0)